中日端午节风俗比较

时间:2020-10-07 13:41:0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日端午节风俗比较

  摘要:端午节在中日两国都是重要的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推移与文化的演变,两国在这一节日的风俗习惯已经大不相同。由此体现出了两国在文化内涵、宗教信仰、民族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中日端午节风俗比较

  关键词:中国;日本;风俗;差异;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端午节至少在公元4世纪就已传到日本,经过千百年来日本文化的沉淀、改变,无论是意义还是风俗,已经与中国的端午节相差甚远。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端午节风俗的比较,总结出两国端午节风俗的异同,并简单分析其成因。

  一、中国的端午节

  1、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分为:“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几种。其中比较为中国百姓所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现了人民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缅怀之情。大家怀着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与追念,将端午节这个节日发扬光大。

  2、端午节的风俗

  据相关考证,中国的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南方,逐渐传到北方后,亦得到了北方人民的喜爱与重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端午节的习俗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挂艾叶,驱毒辟邪。艾叶,又名艾草、艾蒿。由于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精油,所以能产生特殊的芳香,可以驱蚊驱蝇,净化空气。并且中医经常以艾蒿入药,可以理气血、暖子宫、祛湿寒。因此,每到端午,家家户户均在门上悬挂艾叶,用以驱毒辟邪,这一风俗至今仍然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2)吃粽子,祈愿安康。“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 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除此之外,在长江流域地区,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健康长大。

  (3)赛龙舟,追思先哲。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现在,赛龙舟不单单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日本的端午节

  1、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端午节是由遣唐使传回日本的。由于当时的遣唐使多是富家子弟,因此一开始端午节在日本是带有贵族气息的节日。进入江户时代后,才逐渐演变成了大众化的节日。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废除了旧历,改用公历,因此在日本,端午节也由原来的农历五月初五,变成了现在的公历5月5日。

  2、端午节的.风俗

  日本端午节的习俗由传入之初,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浸染,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其风俗习惯与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门口插艾叶和蒲,预防火灾。在中国,艾叶是用来驱毒驱虫被悬挂于门眉。而在日本,由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插艾叶和蒲这一习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预防火灾。

  (2)喝蒲酒,洗蒲浴。由于日本在端午节时期进入了梅雨季节,气候异常闷热潮湿,易引发传染病。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时,用蒲的根和叶子泡酒喝,并用浸泡蒲的热水洗澡沐浴。日本民间认为蒲具有解毒、治胃病的功效。因此喝蒲酒,洗蒲浴能够祛病强身。

  (3)供奉粽子和柏饼。在日本,人们用糯米粉制成面团,里面不添加任何东西,用竹叶包裹成长方形后,再以竹叶的细梢部分进行捆扎,蒸熟后使用,软糯香甜。柏饼是用柏树的叶子包的带馅的年糕。由于柏树的枯叶会在新叶长出之时掉落,因此被认为具有“去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端午节吃柏饼,目的是祈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4)悬挂“鲤鱼旗”。日本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是,挂鲤鱼旗,摆武士偶人。日语中,“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因此被视为男孩的节日。所以,每到端午节,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有一个男孩挂一条。从鲤鱼旗的数量可以知道此户人家有多少个男孩子。家里还要摆出相应数量的武士偶人,表示孩子未来能成为武士。不过,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原始的武士偶人可能是用来转移污秽和灾难的,就是把它们扔到江河大海里。这和中国民间的“躲避灾星”、“扔灾”习俗是一致的。

  三、风俗差异的成因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日本的端午节虽然时间教中国短很多,但是风俗的变化之大已经与中国的传统含义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日本起初虽然全盘吸收了中国的仪式和习俗,但是思想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延续。因此体现在风俗上才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若干差异。

  2、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的很多风俗都是来源于道教的民间信仰,例如挂纸葫芦、系五彩线等。而在日本却完全没有这样的信仰基础,因此这方面的风俗差异较大。

  3、民族特性的不同。端午节在日本已经演变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男孩节,这一演变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民族性。也说明日本对于其他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收容,而是具有选择性的学习和模仿,同时融入自身的民族特质。

  参考文献:

  [1] 小林茂美.日本民俗研究大系.国学院大学,1983.

  [2] 林芬蓉.端午节供考[J].比较民俗研究,1990.

  [3] 折口信夫.年中行事.折口信夫全集,1983.

  [4] 闫茁.论端午节在日本的变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04).

【中日端午节风俗比较】相关文章:

1.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2.苏州端午节的风俗

3.关于端午节的风俗

4.端午节的风俗粽子

5.梧州端午节的风俗

6.端午节风俗的神话

7.端午节的来历风俗

8.端午节的驱邪风俗

9.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