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疆早期金银器与周边文化交流

时间:2022-12-03 03:54:5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析新疆早期金银器与周边文化交流

  新疆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金银器发现的地点共有34处。东至与甘青地区相接的哈密盆地、北达与俄罗斯相邻的阿勒泰地区、西连中亚贯通的伊犁河流域、南抵与青藏高原相连的帕米尔高原,全疆多数地理区域内几乎都出土有金银制品。早期铁器时代金银器的发现则遍布各个区域,发现数量种类多。耳饰造型更加精美复杂,带坠耳环流行,各个区域内的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但整体来说较青铜时代有很大的提高。制作工艺精湛的牌饰多出现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后的吐鲁番盆地――中部天山北麓区。人身装饰少,牌饰、箔片数量多是这一地区金器的特点之一。

  新疆早期出土金银制品最多的墓葬是位于天山中部的阿拉沟竖穴木椁墓M30。该墓所出金牌饰、金箔上模压虎、马、鹿等动物后肢反转图案是典型的阿尔泰风格。在遥距阿拉沟800公里的阿合奇库兰萨日克墓地M5出土一件金马牌饰,其造型和装饰风格与阿拉沟M30所出的动物牌饰酷似,同类风格的造型还见于前苏联阿尔泰边区巴泽雷克时期的墓中。库兰萨日克墓地的年代也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库兰萨日克同发现的鹰鹿饰则是阿尔泰地区常见的鹰站于其他动物背上的形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元前300年到公元前后欧亚草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已经穿越天山中部的山谷影响到南疆地区。

  新疆西部与中亚沟通一条重要通道是伊犁河河谷,这一区域内的发现主要受到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乌恩、林等先生已经注意到了北方发现的喇叭口型耳环可能受到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影响,可能是由新疆伊犁河流域向东传播的结果。也有学者指出,在安德罗诺沃文化传入之前,此地可能还受到了阿凡纳谢沃文化的影响,这种南西伯利亚地区时代最早的青铜文化分布在叶尼塞河中游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和阿尔泰地区。螺旋状金、银、铜、铁耳环或手镯是阿凡纳谢沃文化的代表器物,我们在察吾呼一号墓地看到了与之相似的螺旋状银耳环,并在同属察吾呼文化的和静县哈布其罕一号墓地中看到了带有螺旋状坠饰的铜耳环(图一)。察吾呼文化分布在天山中部的焉耆盆地,向西可以通过南北天山交界处的山谷通向伊犁河流域,阿拉沟就是其中最便利的一条通道。

  1、察吾呼一号墓地出土银耳坠2、哈布其罕一号墓地出土

  3、阿凡纳谢沃文化戒指

  与新疆东部相连的甘青地区西部分布着一些年代较早的考古学文化,其中四坝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和火烧沟文化等都与东疆的哈密盆地有着一定的文化交流,以往研究中,通过陶器、青铜器和墓葬形制等的比较来揭示其间联系者较为常见,通过笔者的梳理,发现卡约文化所出金器与哈密盆地黄田上庙尔沟村所出金器形制相似。哈密黄田上庙尔沟墓葬属于焉不拉克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700年―公元前200年。

  1、新疆哈密黄田上庙尔沟村金珠(金贝);2、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金贝

  1977年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455号墓葬中出土金贝32枚,其形状、大小、制法基本相同,长约1.2厘米,最大宽0.7厘米,高约0.4厘米,重0.2克左右。金贝是利用金箔制成的仿贝形饰物,式样与海贝相若,似瓜籽状,最大宽在贝的三分之一部位。出土时部分贝壳内有残朽的木质物填充,据此推断金贝原来应该有木胎,是在木胎表面包箍金箔后制成的。后来木胎因在墓葬中埋藏太久而腐朽,我们看到的只是金贝外形及残留在内的部分朽木。金贝背面平滑无装饰,正面稍圆鼓,中间纵向仿海贝压划出凹槽,槽两端各有一孔,用于穿挂细绳线。(图二)

  图三 新疆哈密黄田上庙尔沟村墓地金箔带

  哈密黄田上庙尔沟村Ⅰ号墓地(下简称哈墓)简报中的金珠B型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M455出土的金贝几乎一样,无论其形制、大小还是制法都基本相同,同出于Ⅰ号墓地的C型金珠长度略长,受挤压变形,从纵向贯留一孔与受挤压变形后的形制可以看出,此型金珠未受挤压时也有可能是金贝。此外,哈墓简报中称出土一条长条形金箔片,宽约0.3厘米,展长约4厘米(图三),而青海上孙家寨M14与下班主哇村M42、M21出土环形金片宽也约为0.3厘米,再细查两地金片,简报中称哈墓所出金片上有三孔,从图片中观察,其中下端一孔较为清晰,接近底端,孔圆,长条形也并非其原本形状,可清晰看出其向一侧较短一侧略长,呈曾为环形的拉伸形态,结合这几点,我们不难看出哈墓所出长条形金片与青海卡约文化所出3件环形金片很可能为同类器物,即璜形项饰。哈密上庙尔沟村Ⅰ号墓地属焉不拉克文化,发掘者将年代定在春战之际,晚于下班主哇村墓地,所以我们可以说哈密上庙尔沟村墓地受到了青海卡约文化的影响,这为乌恩岳斯图先生的结论又增加了一条例证。

  柴窝堡湖东出土一件卧马形金箔(图四),其形象与中国北方草原以及境外蒙古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卧马形象很接近,尤其是和小白阳墓地也出土造型相同的卧马纹铜牌饰与之形象很相似,穿孔位置相同[49]。小白阳墓地的年代上限可能早到春秋,下限不会晚于战国早期,柴窝堡湖东墓地年代为公元前364―42年,相当于战国一西汉早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柴窝堡东湖墓地受到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

  1、2、河北宣化县小白阳墓地出土3、柴窝堡湖东墓地出土

  东疆的哈密盆地则出土了与卡约文化相似的金器,这为乌恩岳斯图先生“东周时期流行于长城以北的璜形金银及铜项饰,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并一直存在到战国时期。同时对相邻的蒙古、外贝加尔及图瓦地区早期游牧人文化产生了影响”的结论增加了一条例证。

  参考文献:

  [1]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年1期,第18页。

  [2]吉谢列夫.《南西伯利亚古代史》[M].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译,1985年,第11页~41页。

  [3]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墓地发掘简报》,《新疆文物》1995年2期,第20~28页。

  [4]林:《夏代的中国北方系青铜器》[J].《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12页;乌恩:《殷至周初的北方青铜器》[J].《考古学报》,1985年2期。

  [5]马健:《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J].《西域研究》2009年3期。

  [6]莫润先:《阿凡纳谢沃文化》[M].《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23页。

  [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静哈布其罕I号墓地发掘简报》[J].《新疆文物》1999年1期,第8~24页。

  [8]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地区文物管理所(常喜恩等):《1996年哈密黄田上庙尔沟村I号墓地发掘简报》[J].《新疆文物》2004年2期,第1~28页。

  [9]王国道、崔兆年:《青海卡约文化出土的金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5期。

  [10]《1993年乌鲁木齐柴窝堡墓葬发掘报告》[J].《新疆文物》1998年3期,第19页。

【浅析新疆早期金银器与周边文化交流】相关文章:

浅析日本交通08-09

浅析艺术的本质10-27

浅析朱自清文字之我见05-30

物权法定原则浅析06-05

浅析电子证据论文04-28

浅析组织公道的维度08-24

浅析朱自清《春》的艺术特色11-26

民间美术特征浅析论文04-17

浅析我国夫妻财产制度04-14

浅析《诗经》中的鸟意象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