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诗古微》探微

时间:2020-10-30 18:59:09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魏源《诗古微》探微

  摘要: 本文由《诗古微》的成书过程,探讨魏源思想的变化,并对《诗古微》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从发挥三家大义、驳斥毛说,及贯穿“以三百篇为谏”的观念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诗古微》的今文经学观点,从而扭转学界对魏氏的偏颇之论。   关键词: 魏源;《诗古微》; 今文经学; 三家《诗》

  在清代三家《诗》研究领域,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有魏源的《诗古微》是独创性的著作。如果说与魏源同时代的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使三家《诗》遗说的收集得以完备,稍后的王先谦对三家《诗》遗说进行整合,而魏源三家《诗》今文大义的发挥,则是使泯灭逾千百年的两汉三家《诗》结合社会现实特征得以复活。或许魏源的发挥对两汉时期的三家《诗》说有所偏离,但其最大贡献在于张扬了晚清时期的三家《诗》说。魏源《诗古微》,既具有古文经学家的考证功底,又兼有宋儒理学注重义理的睿智,并拥有今文经学家发挥微言大义的特性。杨守敬《重刊诗古微序》云:“魏先生默深《诗古微》张皇幽眇,归之大道。向之弃之如遗,噤不敢出口者,至此大声疾呼,旷若发蒙。盖二千年之绝学,天实启之,非躛言也。”[1]充分肯定了魏源《诗古微》启两千年绝学之功用。

  陈其泰先生论述道:“魏源《诗古微》、《书古微》两书充分发挥了《公羊春秋论》中推动清代学术思潮转变的基本宗旨,……魏源此两书出,遂把经今文学复兴推向更多儒家经典的范围,大大壮大了今文学派的声势,遂掀起有清一代学术思想变革的新高潮,具有深远的影响。”[2]可见,魏源的《诗古微》研究,从整个晚清今文经学思潮发展的角度来说,扩大了今文经学研究的范围,壮大今文经学研究的队伍。以便更好地完成晚清今文经学所倡导的通经以致用的目的,推进了晚清时期今文经学研究思潮的高涨。

  魏源《诗古微》有初刻本及二刻本两个版本。二刻本不仅在初刻本两卷的基础上增加到了二十卷,充实了内容,更主要是表明了魏源思想的发展。初刻本由修吉堂刻,分上、下两卷,前有李兆洛序。魏源成书及刻本刊刻的确切年代史无可考,从胡承珙的书信及刘逢禄的序中,可以作出大致的`推断。胡承珙《答陈硕甫明经书》云:“魏默深闻刻《诗古微》二卷,不知其去岁曾到杭州,顷已寄书都中,向索所著矣。”[3]又《与魏默深书》云:“自丙戌奉书后,旷焉三载,山川间之,无繇通问,鸡鸣风雨,我劳如何?前承大著《诗古微》一册,发难释滞,迥出意表,所评四家异同,亦多持平,不愧通人之论。”[4]由此可知,从丙戌再下推三载为乙丑,即为道光九年,胡承珙已在道光九年以前读到《诗古微》二卷本。并且刘逢禄曾为《诗古微》作序,而刘卒于道光九年,他作《诗古微序》亦当在此以前。由此可以推断,初刻本《诗古微》成书并刊刻于道光九年之前的道光初。龚自珍在道光十一年九月《与张南山书》中记道:“魏君源居忧吴门,其所著《诗古微》,颇悔少年未定之论,闻不复示人。”[5]可见,在初刻本刊行后,魏源并不满意,故后来又增补修订,即为二十卷的二刻本。

  从《诗古微》初刻本的刊刻,到二刻本完成的十余年间,是魏源的思想逐步成熟定型的一段时间。道光时期的这十余年间,是战争爆发的前夕,国内外的各种矛盾都处在激化上升的阶段。随着鸦的输入,大量的白银外流,国内灾荒不断,边疆暴时有发生,这些都更加刺激了魏源治世救国的决心。这十余年也是魏源本人广泛交友,切磋学问,发展思想的十余年。在北京期间,他参加各种集会,广泛结交治经爱国之士。他们既倡言国家政治之大势,又交流学问研治之心得。这些都对魏源“如国家何”的研经使命的确立有很大的帮助。

  相比较初刻本从整体上发挥三家今文大义,二刻本更注重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更加发扬“以三百篇为谏”的今文传统,提出了许多的治理国家的措施,也对最高统治者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都是在初刻本中不曾谈到的,表明了魏源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如在二十卷的《通论豳风》中,针对《毛诗序》的:“鸱鸮,周公救乱也。”他发挥说:“《毛诗序》曰:‘鸱鸮,(周公)救乱也。’若全诗皆为周公自救,何与于救国家之乱乎?”[6]这样,就把救乱之说,引向了拯救国家,确保国家稳定的更高层次上来,因而对于统治者提出了应以国家为重的要求。实际上是他从关注社会现实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三家《诗》说,进行借题发挥,表达了关心国家治乱,重视变法求强的治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