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

时间:2020-10-07 15:31:46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毕业论文:浅析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

内容摘要:细节描写是通讯的生命,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深度。三言两语的细节描写可以使整篇文章散发神韵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细节都值得一写,必须有目的的进行选择,紧扣主题、展现人物个性,给文章增添感染力的细节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关键词:人物通讯 细节描写 文章写于2007年12月1日晚上22:49 正文:
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片名忘了,可其中的一两个生动的画面或许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读一部小说,其他的内容都忘了,其中的一两个情节却永远地记住了……那些被记住的画面和情节,相对于人物通讯来说就是细节描写。
在人物通讯中细节描写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音容笑貌,大自然的湖光山色、风雨雷电等细枝末节,在通讯中倘若只有事件发展和人物成长的大致情节而无生动典型的细节,就像一株只有枝丫没有花叶的树,虽然可以显出它的高低、粗细的轮廓,但缺乏感人的力量,而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的运用,可以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丰满扎实,主体深刻鲜明,通过细节来感观人物行为,而行为背景又通过细节聚焦渲染直觉感官,从而达到反响和共鸣,得到公众效果。所以有人说,细节是通讯的生命。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细节才会把人物通讯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呢?
一 、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
每个典型人物都是不同的,人物个性特点越鲜明,人物形象就越丰满,因此人物通讯中选取的细节必须是可以充分展现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包括外貌、职业、性格等各个方面,应该代表方向,超出一般。
1936年斯诺《西行漫记》对周恩来有一段外貌描写:
我一边和周说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因为在中国像其他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实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物。
一个精干、质朴、热情、有抱负的青年革命家的形象壮立在面前。
再比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这篇典型报道,作者一开头就用了这样的一个细节:
1949年9月底的一个夜晚,英吉利海峡的朴次茅斯港口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人,快步跨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渡海轮船,当他穿过英伦海峡的迷雾,迎着海风走上甲板的时候,可以看见他的脚步很稳重、矫健,他每一步的跨度总是0.85米,这是他多年来从事地质工作、长期在野外考察养成的习惯。
这样的一个细节描写将人物的职业特点、外形展示得一览无余。每一步跨度的精确值完全一样,这是其他人不具备的,也正是这位地质工作者的特有的个性特点。通过这个细节,使人物形象真实、个性突出。
二、选择揭示、呼应主题的细节描写
通讯中任何细节的描写最终目的都在于表现主题,所以细节描写不能偏离主题。
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中,为体现焦书记心系群众、忘我工作的分主题,作者选取了焦裕禄同志同、沙、碱的斗争中肝病越来越重的细节:
……很多人发现,无论开会做报告,他经常把右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人们留心观察,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住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住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室的藤椅上,右边也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对焦裕禄的这些细节描写感人肺腑,小中见大,三言两语便起到了呼应主题的效果,衬托出了焦裕禄同志一心为群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格,细腻传神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主题意图,深化了主题思想。
人物通讯的生命就在于细节描写。《解放军报》的著名记者江永红写的《孙铁锤传奇》之所以成为名篇,最主要得益于他成功驾驭了细节描写。据说,在这之前有许多作者写作孙铁锤这个“傻得可爱,憨得在理”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但是都显得有些血肉不足。江永红独辟蹊径,不走别人走过的.路,紧扣“传奇”这一主题,重点从交待主人公如何传奇入手,突出主题,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