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时间:2023-03-22 14:52:45 少烁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在汉语文学写作界,网络文学正在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然成为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篇1

  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走进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书写习惯,改变了我们的通讯、交流方式。网络诗歌的兴起之所以受到大众的青睐,正是由于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便捷性

  网络为诗歌写作提供了便利条件,鼠标、键盘取代了传统的手写方式,轻松的录入即可完成,简单的复制、粘贴即可实现修改。既搞定了作品,还节约了笔墨纸张。另外,创作过程中若遇到一些问题,简单的检索便可答疑解惑,相对于以往的工具书来讲既省时又省力,写作效率大大提高。除了书写方式的便捷,网络还为诗歌的发布和推广提供了方便。从前,诗歌的发表通过邮寄方式,最少也要一周的时间,而投稿后则是漫长的等待,短则三月,长则如石沉大海。若是能够发表必然还需要经过编审、发行等繁琐的`环节。而如今只要轻点鼠标,瞬间寄达。既节省了时间,还节约了邮资。而网络诗歌的发表更是瞬间呈现,轻敲鼠标,家喻户晓。键盘一点,世界传遍。

  二、互动性

  网络为诗歌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其互动功能无可比拟。网络诗歌发布后,最快仅仅相隔几分钟的时间,就会有人来赏,读者可留言、可点评,可赞同、可建议,所有褒贬,完全不受人情等因素影响。而面对评论,作者也能及时予以回复,将个人的写作背景、环境和理念,以及写作的思路、想法、意境、目的坦白相告,让读者分享诗歌的的同时达到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这种分享与互动是传统媒介无法超越的。以往的诗歌,一经发表,即成定稿。编辑的改稿可能与作者的想法有出入,但由于交流的缺失,也只能默认罢了。而读者捧着一本诗集,赞同之声无法表达,建议之言无处提出。我们都知道好诗是改出来的,而既已发表,何谈更改。网络则不然,强大的互动功能完全能使一篇原本普通的诗歌经过加工、锤炼,最终成为佳作。

  三、推广性

  从现实状况来看,传统的读书方式在改变,买书的人越来越减少,造成了书市不景气。然而,人们不买书不等于不读书,买书的少了不等于读书的少了。其实,这不过是人们的读书方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网络阅读。任何一篇或一部诗歌作品的问世,都是要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但如果诗集无人买、诗歌没读者,其文学价值的实现简直就是一纸空谈。若自己既是作者,又充当读者,辛勤的创作成果被弃之门后,那简直就是莫大悲哀。而网络诗歌在这方面的优势则凸显出来,普及是提高的基础,诗歌作为一门艺术若实现了大众化,人人会写,人人会评。那么,中国诗歌的水平自然会不断攀升,中国的诗歌文化自然会得到弘扬与发展。

  四、时效性

  网络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效性。人生区区三万天,光阴无情,时间宝贵。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走路步伐加快了,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浪费价值。诗歌的目的无非是为抒情、为表达、为激励……5.12地震带来的诗歌热潮,使得诗歌的时效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网络诗歌在第一时间给灾区同胞送去了关爱、送去了鼓舞、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希望。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各种网络诗歌大赛轮番登场、精彩纷呈,奥运健儿得到了激励,奥运精神得到了弘扬。这是传统媒介望尘莫及、难以超越的。当今,人们越来越重实效。网络的迅速和快捷使得诗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网络诗歌首先是诗歌,然后是网络。诗歌是本质,网络是传播媒介。网络诗歌是诗歌发展到现代化社会的必然产物,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网络为诗歌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让诗歌尽情的飞翔。网络诗歌以其不可阻挡的优势在发展、在成长,它将为中国诗歌走向世界作出巨大的贡献,网络诗歌必将成就中国诗歌的辉煌。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篇2

  网络诗歌要有经典作品和代表性诗人

  现代汉诗和网络的最初相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其发生背景是第一代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网络诗歌最早的存在形态主要体现为一种诗歌传播方式的“网络化”,即诗歌作者把在线下创作完成的诗歌作品上传到诗歌论坛或诗歌网站,以期获得某种展示和交流的效果。诗歌论坛上的即时交流和诗歌网站评论区的便捷互动,是一种迥异于传统文学纸媒交流模式的话语景观,激活了诗歌写作者的创作热情和阅读者的欣赏兴趣。

  人工智能写诗为网络诗歌写作带来丰富启示,值得网络诗歌写作者加以推敲和玩味。

  后来随着各大网站推出个人博客业务,诗人们纷纷开设自己的个人博客账号,诗歌博客一时蔚为风潮。与之前的诗歌论坛和诗歌网站相比,诗歌博客能更及时、更集中地展示博主的作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为有效,也能获得一种更高的显示度,因而受到不少诗歌作者的青睐。

  智能手机的兴起,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网络诗歌的写作、阅读和传播因此获得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迭代,移动互联网特有的高度沉浸式和个性化设计,传统媒体编辑作为审核者的角色定位的新转变,都有力地推动着诗歌自媒体的飞速发展,让现代汉诗的艺术想象和写作实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

  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现象,就是近年来微信平台中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的井喷式增长与扩张。不难发现,这些创办者发起的诗歌群和诗歌公众号,为诗歌写作者和读者构建一个展示作品、表达观点、传播讯息的网络话语平台,同时仍保留着与其他微信群相同的基本社交功能。这种交互性和混杂性特征,使诗歌微信群和诗歌公众号既迥异于传统纸质刊物的单向度、平面化的阅读方式,也不同于第一代互联网比较纯粹的诗歌论坛以文字阅读为主的网络交流模式。诗歌微信群和诗歌公众号的阅读是多向互动、立体交流的,往往带有某种超文本的复杂意味。

  上文所述,基本都是从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的角度,来考察网络诗歌和移动互联网的关系。这个关系其实只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外部问题。笔者更想着力关注的,是网络诗歌作为一种写作类型的艺术内涵建设诸方面的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生产出更多经典作品,涌现出更多代表性诗人,以此来支撑网络诗歌的美学合法性。

  就笔者的阅读视野所及,网络诗歌迄今为止仍鲜有突出艺术价值和鲜明个性特征的经典作品,真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更是付之阙如。我们期待更多的成熟诗人进行适当的转向,参与到网络诗歌写作中,创作出一批经典作品;我们更期待那些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的诗歌写作者能深度介入到网络诗歌写作中,以其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和互联网想象力,创造出经典之作,进而成为能够真正推进网络诗歌发展的代表性诗人。

  网络诗歌要敏锐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气象

  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一个越发突出的后果,就是阅读的浅显化和碎片化。与之相呼应,网络诗歌写作中也出现了“段子化”“口水化”等诸多问题。对于一个自觉自为的网络诗歌写作者而言,不仅要全心投入到网络诗歌的文类建设中,也要具备一种担当精神,以自身的创作回应当下这个伟大的时代。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的当下世界,为诗人想象时代的方式带来了哪些实质性的变化?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议题遭遇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现代汉诗的文类先锋性特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有所砥砺还是受到阻滞?当然,移动互联网毕竟还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它对世界的深刻影响也需要更长时间段的观察,但关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不仅是网络诗歌研究者需要关注的议题,也是网络诗歌写作者必须直面的现实。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世道人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经由一个狭窄的手机屏幕与外部世界发生物质乃至精神的复杂关联,我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质地正在悄悄地被改变。这种或隐或显的改变应被敏感多思的诗人发现、捕捉,并以艺术形象的方式呈现在他们的网络诗歌作品中。

  走过百年发展历史的现代汉诗,虽然遭遇种种艰难险阻,却也已然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抒情话语传统。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为现代汉诗的语言、形式等诗艺命题寻求新增长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譬如,近年出现的“截句”写作现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一颇具意味的诗歌新形式,吸引了不少诗人的积极参与。关于“截句”写作,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者在社交网络平台发出尖锐的否定声音。“截句”写作可以视为现代汉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有益尝试,而关于其成或败的评判,显然不宜过早地得出某种武断之论,应更包容此种诗歌写作实践,给予更多的观察时间。

  由于自身具备的某种天然文类优势,现代汉诗的先锋性必定与移动互联时代的异质性和芜杂性产生激烈碰撞,从而生发出奇特而绚烂的艺术火花。至于这种碰撞能否最终修成网络诗歌的正果,需要更为丰富的写作实践和更长时段的文类历史的验证。

  需要指出的是,网络诗歌对于时代精神的反映,不能流于一种标语口号式的简单图解和空泛表达,而是要经由纷繁多姿的诗歌作品,充分落实到现代汉诗写作生动的语言实践和鲜活的艺术想象中,也充分落实到汉语文学话语体系的文化自信中,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

  网络诗歌要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为底子

  网络诗歌是现代汉诗最鲜活的写作实践,它首先对接的是现代汉诗一百多年来形成的抒情“小传统”,以此为背景展开当下的艺术探索。然而这还远远不够,网络诗歌写作应该寻求一种更为广阔的发展视野:从纵向来看,网络诗歌应主动追根溯源,努力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并成为这一深厚传统在新时代不断延伸和生长的'新质;而从横向来看,网络诗歌应不断拓展自身的数字人文美学疆域,在观照、想象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实践中,不断锻打、提炼现代汉语的诗性特质。二者相互生发、相得益彰,方能构筑起网络诗歌写作的坚实艺术根基。

  网络诗歌写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现代汉诗艺术传统在内的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抽象存在,而是仍然流淌在我们语言和文学中的精神血脉,也应该流进当下的网络诗歌作品之中。对于任何一位有自觉的艺术追求的诗人而言,母语文学深厚的抒情传统永远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网络诗歌写作自然也不例外。

  以当下诗坛为例,不少曾经以叛逆姿态刻意疏离古典诗歌传统的诗人,近年都不约而同地回望、重释古典诗歌经典,并以之作为推进自身诗歌写作的新动力。他们这种通过向古典诗歌传统致敬而获得内在写作动力的做法,显然值得网络诗歌写作者借鉴。当然,这里所说的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不是简单的“复古”或“拟古”,而是一种汲古为新,即经由当代人的想象与再造,让最具活力的传统因子真正内化为网络诗歌作品的新血肉。

  与此同时,网络诗歌写作者对接汉语诗歌艺术的深厚传统应有一种当代视角,即以数字人文视野和互联网思维对之进行一种重新观照,才可能收获更多对于既有传统的新认识和新发现。

  譬如,2017年,一批软件工程师倾心打造了一个所谓“人工智能诗人”,人物角色被设定为“少女诗人”,被命名为“小冰”,并推出其诗歌作品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对于网络诗歌而言,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对于小冰的诗,很多读者可能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由计算机程序编码而产生的、缺乏情感温度的文字游戏。事实上,小冰的这些诗作的产生过程大致如下:软件工程师们先从徐志摩、戴望舒、林徽因、李金发等现代诗人的代表作中抽取出经典意象,再通过计算机程序重新组合成一首“诗”。且不论这些“诗”的艺术效果如何,其生产方式的人工智能性和数字人文意味,都为网络诗歌写作带来丰富的启示,值得网络诗歌写作者加以推敲和玩味。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篇3

  一、网络诗歌的界定

  要讨论网络诗歌,首先要弄清楚网络诗歌到底指什么。网络作为不同于传统纸质文本而存在的一种新的物质媒介,给人类的文化传承带来了不容置疑的影响。一直以来,关于网络诗歌的论争不断,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截然相对的观点。

  一种观点肯定了网络诗歌的存在,并大力推广网络诗歌的发展,充分认可网络诗歌对当代诗歌发展的意义。1997年学者兼诗人杨晓民在《网络时代的诗歌》一文中,率先在中国大陆将“网络诗歌”这一命题推到了文学研究的前沿,该文是中国内地最早关于网络时代的诗歌特质和诗歌发展走向的论文。作者在论文中提出,网络的开放性、游戏性、参与性与交互性,为诗歌彻底打通走向大众之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网络文学将彻底瓦解现行的诗歌文本,现行的诗歌将悄然隐退,网络诗歌必然崛起。

  另一种观点则主张在场地意义上理解网络诗歌,反对“网络诗歌”这一词语的命名,甚至主张取消这一命名。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着所谓的网络诗歌,诗歌只是通过网络这样一电子媒介而得到更广泛的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诗歌的本质因为网络这一传播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谓的网络诗歌更多的是指代有具有网络气息的诗歌。网络并不能催生一种新的诗歌精神。无论诗歌是在纸质文本上刊出发表,还是在网络上张贴发表,评判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标准不会改变。诗人伊沙说:“我以为对诗人而言,不该有‘网络诗歌’这个概念,诗歌以任何载体存在都不能降低它的至高标准――在此一点上,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的我,决不妥协。”

  由上面两个关于网络诗歌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尝试着为网络诗歌下一个定义:网络诗歌是以网络为媒介和平台,以网络电子技术为依托,进行存储、创造、传播和接受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诗歌包括网上在线创作以及非在线创作但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可供诗人与网民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切诗歌作品;狭义的网络诗歌则特指运用电子网络技术手段,即超链接技术制作的超文本诗歌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诗歌。目前,学者所关注的主要是广义的网络诗歌。

  二、网络诗歌的民间化写作倾向

  网络诗歌区别于传统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新的民间化写作倾向。要分析和讨论网络诗歌,“民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事实上,网络诗歌就是一种新的民间诗歌。传统的民间诗歌写作强调的是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的人民大众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表现的是劳动者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其中最关键的是强调诗歌创作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网络诗歌与传统的民间诗歌创作在对待这一关键点的态度上,是一致的。但是网络诗歌的民间化写作倾向的“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新的方式中。

  (一)网络诗歌的崇低性特点。

  就传统诗歌创作的精神姿态而言,崇高和诗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传统诗歌相比,网络诗歌的文学精神向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由崇高转向崇低。与传统平媒诗歌相比,网络诗歌更多的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解构。很多的网络诗歌的作品都表现出一种消解神圣、崇尚鄙微的倾向。网络诗歌是一种平民文学,与平民的价值取向有天然的亲近感。这使得入网者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回避了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他们倾向于远离那种不现实的崇高,甚至讨厌那种虚伪的崇高。以这样一种心理进入网络诗歌创作,便是以巴赫金的“狂欢化”方式规避传统观念,鄙视主流文化,清除本质主义、直至嘲讽或者颠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而采用非正统的、前卫的、后现代的价值观看待世界、社会、生命和生活。如飘云的《我也玩玩诗歌行不行?》:“远看烤箱生紫烟/近看烤鸭挂眼前/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这种戏仿经典、解构经典以抵制崇高的网络诗歌写作在网络比比皆是。很明显,这是一首戏仿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诗作,作者用戏仿的手法来颠覆了崇高的概念。

  (二)网络诗歌语言的口语化。

  阅读网络诗歌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大量口语、网络词语迎面而来。网络诗歌的出现是对诗歌创作的一次重大挑战。由于创作门槛的无限制,创作队伍的迅速扩大,各种生活化的通俗语言,大面积且迅速的抵达了网络诗歌的创作领地。网络诗歌把诗歌口语化的特色推向了一个高潮。网络诗人在创作时,描写平凡人的生活,讲述平凡人的心情,表达平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语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反讽、调侃、幽默,甚至是嬉皮士语言,成了众多网络诗人的语言追求。如张稀稀的《四季歌》:“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夏天来了/小草长高了/秋天来了/小草的叶子黄了/冬天来了/小草啊小草/它不见了。”作者简单的语句描写了一年四季小草的生长状况,从小草的生长透视四季的变迁。贺建飞的《大街上很嘈杂》:“他拿着喊话器/朝马路对面的一群人/喊着什么/对面的人群无动于衷/正欲发火/他突然发现/原来喊话器的开关/忘了打开。”作者的用词取自生活,取材也源自生活,记述的是生活中点滴小事和隐藏的小幽默。

  (三)网络诗歌创作的广泛参与性和交互性。

  网络诗歌以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为载体,谁愿意创作作品,谁就可以发表作品,只要轻轻点击一下,就可以实现当“作家”的梦想。网络诗歌使诗歌创作走向了人民群众。因为网络是虚拟的大众化的共同空间,网络诗歌因此也具有全民性、公共性和大众性的特征。欧阳友权说:“网络文学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航船,抵达的却是‘返祖’的文化港湾――文学话语权回归民间。”网络诗歌的网民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写作者,一部分是阅读者。网络诗歌的交互性是由网络的交互性这一特点所决定的。诗歌阅读者既是信息的参与者,又是诗歌信息的接受者。

【浅谈网络诗歌的特点与发展】相关文章:

浅谈网络金融发展的发展及对策10-26

试论网络媒体的特点与发展11-11

浅谈网络宽带电话VOIP的发展09-17

浅谈古诗歌语言特点及其语言理解10-19

探析现代网络出版的特点及发展前景10-07

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04-21

浅谈美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10-20

浅谈我国旅游饭店网络营销的发展10-06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发展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