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临床心理学

时间:2017-06-20 我要投稿

   伴着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亦不期而至。人们对文化全球化的问题虽然见仁见智,一时还难以达成共识,但强调东西方文化各有普遍性价值,互相取长补短,才能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健康发展,却以成为东西方有识之士的共同信念。
    如何让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普遍价值得以充分彰显,亦积极的态度参与文化全球化,从而成为文化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成为全球化的创造者,这是中华民族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课题。
    现在我尝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来论述其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一方面是从中国古代哲学与临床心理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一方面当中,我力主从《易经》中派生出的智慧与精髓与大家阐述。第二方面当中我主要从中医的调治身心疾病的理论思想,以及易医中对身心疾病的见解和调治与大家讨论其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现在我将详细的对这两方面进行分论点论证。
                            
一、中国古代哲学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

        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潮流当中,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自然会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不乏有各种价值连城的著作,但是返本归元,寻根问祖,也还是能够找到几本享有很高的赞誉。一本是被誉为众经之首,有字天书的,成书于周朝的《周易》;一本是被;孔子誉为“人中之龙”的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经》;一本是成书于三皇五帝时期的中医始祖《黄帝内经》;而另一本就是孙子的《孙子兵法》,在我看来,《周易》又是这几本书的思想源头。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论述中国传统哲学与临床心理学的联系,就是在论述东西文化之间的联系,为什么这般说呢?毋庸置疑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各国文化的发源地,东方各国的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毫无夸张的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缩影。而现在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冯特于186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而现在临床心理学却在17年后的1896年产生于德国,在次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心理学一直在哲学的范畴之内。心理学的英文“phychology”希腊文是“phyche”意思的本身就是对心理或灵魂的解说。作为实验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临床心理学,其本身的“临床性”“实用性与实践性”是它最大的特点。但从本质而言。虽然临床心理学是经过西方科学私立和哺育的学说,它当中囊括了西方的哲学思想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却与东方文化史相通的。因为其本身的发生与发展,一直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与指导。我想也只有站在东方文化与融合的角度去表述这个观点,那么才能更有意义与价值。
        中国当代学者曾世仁曾经说过:“中国是受《周易》的思想统领的民族,我们无时不刻不受它神奇魅力的影响,小至成语,大至风俗文化,都无一例外从中派生而来。中国自古至今一直重要受到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又属中国本土文化当中的儒道两家影响最为深远。从某种角度而言,老子的《道德经》是为中上层智慧的人解释《周易》的思想,因为《道德经》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知就难道多少读书人。而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为中下层智慧的人解释《周易》的思想,而儒家的思想就容易被我们所理解所吸收,也较以此为指导思想来指导言行的表达。
         儒家崇尚阳的刚健正大,道家重视阴的虚无柔静,这是儒道两家思想的根本差异,不过在儒家的思想中也有谦退阴静的一面,道家思想,在虚无柔静下也包藏着刚强。刚健正大与虚无柔静,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两面,也是影响中国人为人处事,调整心身平衡的文化根源。
        《周易》思想中,一阴一阳,相对相反,但并非对立抗争,而是相互的,互补的。或阳或阴,错综变化不已,于变化中形成发展,在无穷的反复中保持和谐与统一。东方世界观强调世界的统一性,万事万物互相联系,超越个体的独立自我,而融入绝对的存在中。东方世界观没有必要将自然界划分为各个孤立的实体,事物有流动性,并随着时间空间推移不断变化,变化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这与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先生的思想不谋而合。荣格一生对东方文化进行深刻而广泛研究,荣格一生所追求的治疗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心理学的各种状态,各种症状的对立而统一。即不是想办法生硬死板消除各种心理疾病与心理障碍。在他看来这些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阴暗力量,虽对人的正常生活,正常的社会交往以及自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其自身对人的人格发展与成熟有着很大的补充修复作用。他也认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临床心理学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