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时间:2020-09-02 11:16:57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学交替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二开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开始,也是学生对专业感性认识的开始,组织和实施好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与理解,无论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包含了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材料,理论课中讲授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每种材料又有多种不同的性能测试,内容庞杂而散乱;另一方面,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学时一再压缩,在有限的学时中实现创新型、研究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的难度增大,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工学交替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工学交替,就是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实践交替进行,既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具体体现,也是工学融合的表现。它是一种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为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创新和实践的平台。

  1、在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行工学交替的背景和方案我校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高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已有多年,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这既有别于重点院校的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任务,又不同于高职高专类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任务;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在国内外的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教学的需要,不可能像高职高专或中专类学校一样拿出整个学期的时间进行生产岗位实践,经过详细规划,我校从1992年开始实施合作教育,并在1997年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中进行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近年来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常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调整,已发展成“7+3+1”的新型教学模式,即由7个自然学期的理论教学,加上3个暑假的工作(工学交替I、II和III),最后一学期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这样在不占用理论教学时间的情况下,成功地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引入工学交替的`教学革新随着工学交替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成功应用,给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启迪了思路,将工学交替引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工学交替的深化和具体化。

  2.1工学交替I的感知感受工学交替I安排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进行,此时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尚未接受任何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经过简短的实习培训后,带着新鲜新奇开始了工学交替。在工地上、在实验室里,他们开始接触土木:r=程材料,用眼、耳、口、鼻、手感知材料的类别、外观、色泽、味道,用心用脑感受材料的性能、变化、强度和作用,然后用笔记录下他们的所感所思所疑,暑期结束,带着实习日志和问题回到学校,和老师交流答辩。经过与土木工程材料的初次亲密接触,学生对材料已经有了最直观的感知和好奇。带着这样的感知和好奇走进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论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高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经历和实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原来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的零散、模糊的材料知识和似是而非的概念变得清晰、系统,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知识体系。

  2.2工学交替ll的有的放矢经过工学交替I的感性认识和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后,在第二学年的暑假再次走进工地,开始工学交替II的实习。此时学生对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实习和思考,并尝试用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会思考这些材料有哪些性质、应用范围、质量怎样、如何检验辨别、什么样的检验结果才算合格、混凝土的和易性有问题该怎样调整,施工中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根据材料的性质,施工、运输、储存的过程中有何注意事项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思考和发现,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促进自我再学习。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既可以和现场指导教师沟通,也可以和校内指导老师联系。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进行实习答辩,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答辩过程中,教师根据实习报告发现问题,并和学生沟通讲解。经过这一阶段的工学交替环节,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的应用和理解有了质的飞跃,是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升华和提升。

  2.3工学交替Ⅲ的点石成金有了前几个阶段的锻炼和知识储备后,经过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后,在第三学年的暑假,工学交替Ⅲ再次拉开帷幕。此时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也许会发现这样的环境下选用这样的材料不合适,这样的施工方式会降低材料的强度,这条裂缝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补救措施。通过现场实践和有效沟通,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为今后独当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竹在胸毕业设计 文)是大学生在校进行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对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学习的验收,有了工学交替的全方位的锻炼和理论知识的不间断学习,学生已经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材料,并能开展必要的科研工作。

  3、结语

  将工学交替抽象的教学模式,引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由以前简单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发展为实践(I)+理论教学(教学+实验)+实践(II和ⅡI)+毕业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不延长理论课学时的基础上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扩展为贯穿整个大学学习始终,每个阶段的要求和目的不同,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强化和升华,最终实现学生具备材料的选择、验收、正确使用的能力和分析、解决与土木工程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华北庄,胡文宝,徐金燕。探索适合中国高校的“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模式Ⅲ。中国高教研究,1999(5)。

  【2】马成松,刘昌明,许成祥。工学交替中合作链的驱动机制[J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工学交替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相关文章:

1.教学实践中的土木工程材料论文

2.工学交替教学创新模式分析论文

3.关于工学交替实习报告

4.工学交替高职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改革

5.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6.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

7.《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分析论文

8.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9.工程材料课程绪论课教学实践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