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0-12-05 11:58:5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一、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长期以来,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致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因此,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受现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体系的影响,为学数学而学习数学知识,避免使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成为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内容,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面积的存在,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先让学生触摸比较身边物体(如桌面、课本表面、笔盒面)表面的大小,再让学生给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涂颜色、感知大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充分感知的情况下,引导得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估算出课桌和教室地面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过程的创新让学生“想疑、多疑、善疑”是教学创新的首要任务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之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但是现实中的数学教学又是如何呢?老师们往往认为“满堂灌”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他们就以“满堂问”加以取代。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1、想疑。在我们小学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中,都是老师问学生,叫学生找出本题的已知、问题,找完后老师分析数量关系,这种教学方式一开始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要让学生想疑,首先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提问。如四年级应用题例2: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可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我把这个应用题的问题去掉,只是出示已知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好多不同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一一进行了解答。其中也有同学提出了“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2、多疑。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各种不同的提问要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自己的失察或无知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产生提问的信心,什么题目都会多问几个为什么。

  3、善疑。

  在教学应用题时,我引导学生想疑、多疑,但也不能滥疑,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出示应用题后,我会先提示学生观察本应用题再提问,再和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相比较有什么共同点,从而使学生会问。最后分析,学生讨论自己的见解,把不同的意见或解题思路提出来。应用题的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其实也是我们开启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成功感的良好途径。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师给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问题生活化,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是个木工,一天正在用一个圆柱制作一个圆锥。爸爸问小明: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圆柱体积的,有的说是。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圆锥体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又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问题情境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当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设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相关文章:

1.浅谈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浅谈教学中课堂点评的应用

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的构建论文

4.浅谈生活化物理教学

5.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论文

6.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手段

7.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

8.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抽象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