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时间:2021-06-17 11:37:08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

  1、关于两种文化、也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整合(类似地,在教育中也有对于“整合课程”的提倡)显然是现今经常可以听到的一个主张;但由仔细的考察可以看出,这不能不说是相关研究的一个明显不足之处,即所有这些工作往往都只是停留于一般性的口号,却未能对“如何才能实现所说的整合”作出深入的分析,甚至对于究竟什么是两种文化各自的真谛以及两者的区别也未有很好的了解(特别是,亲身的体验)。

  由于语文和数学显然可以被看成分属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我们就可通过两者的比较初步地去认识“两种文化”的区别。

  具体地说,我们在此不妨可以首先想象这样一个情境:如果在语文课上讲“圆”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局面:教师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学生:看着这个圆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一轮红日;十五的月亮;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图形:我爱死你了……

  类似地,面对“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2只,还剩下几只”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回答道:“一只也没有剩下,因为它们是一家子,猎人打死的是父母亲,这样三个小鸟就一个也活不下去了。”(这一例子是由黄爱华老师提供的)这个学生显然也是将数学课误当成了语文课。

  当然,如果在语文课上出现以下情况无疑也会使教师感到十分尴尬:“我们正在学习《太阳》一课,就在我进行总结归纳的时候,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是铭——一个喜欢发言却又词不达意、经常会制造点麻烦的孩子。我皱了皱眉,有点无奈地请他站起来说。他结结巴巴地讲:‘老师,太阳不……不是圆的……’同学们一听,哈哈大笑起来,说:‘我们天天都看到太阳,太阳怎么可能不是圆的呢?’可是铭涨红了脸,固执地坚持:‘真的,太阳真的不是圆的。我从书上看来的。’……”(引自周一贯,“小学语文应是儿童语文”,《人民教育》)

  综上可见,语文课与数学课确实有着不同的味道,或者说,语言课具有自己特有的“语文味”,数学课则又具有自己特有的“数学味”。

  2、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我们当然又应特别关注“数学文化”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对于“数学文化”的突出强调事实上也就是新一轮数学课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如何很好地去把握“数学文化”的内涵就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两种文化,而且也可被看成改进数学教学、特别是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地说,在先前的另外一篇文章(“‘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笔者曾对“数学文化”的两种不同涵义进行了区分;另外,就基础教育而言,数学的文化价值则就主要是指数学学习对于人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世界观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主要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这也就是说,我们在此所论及的主要是由数学教学所体现的“数学文化”。

  在此我们仍可通过与语文教学的对照来指明所说的“数学文化”的具体内涵,而这事实上也就为“究竟什么是数学课所特有的数学味”提供了直接解答。

  具体地说,这正是笔者这次参与语文教学观摩的一个亲身体会:听一堂好的语文课真是一种享受!而且,即使对于一个外行来说,多听几堂好的语文课也多少可以体会出究竟什么是语文课所特有的“语文味”。如果借用专业的语言,这就是指,语文主要是一种“情态教学”:教师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地发掘出来,从而在课堂上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感情氛围,并使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例如,在笔者看来,由窦桂梅老师所演示的《珍珠鸟》一课就很好体现了语文课的上述特色:教师突出地强调了课文中如下关键词:小脑袋,小红嘴,小红爪子……,更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努力体现“娇小玲珑、十分怕人”这样一种意境(“读出味道来”),从而成功地创设了这样一个氛围:对于小珍珠鸟的关切、爱怜……孩子们甚至不知不觉地放低了声音,整个教室静稍稍的……。

  当然,语文课也应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这事实上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所在:这是一种“情知教学”,也即是以情感来带动知识的学习。例如,在上述的课例中,窦桂梅老师就不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一句成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是要求学生对一些想象的情景(不同于书上的情景)作出具体描述。

  现在的问题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是否也可采取这种“以情感带动知识”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数学教学是否也可被看成一种“情知教学”?

  显然,由简单的比较我们即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数学教学并非完全不带情感,数学教学也必须十分讲究教室氛围的创造,但其所体现的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情感,而且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数学课不是以情带知,而是以知贻情!

  具体地说,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应当说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些感情:爱、善、美。“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领悟到的是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对大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更为一般地说,这事实上也正是诸多文学名著(如狄更斯的小说)的共同主题。但是,数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却是一种不同的情感,因为,我们在数学课上所希望学生养成的是一种新的精神:它不能被看成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后天养成的理性精神(例如,这即是与原始人类所普遍持有宗教迷信或者说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直接相抵触的);一种新的认识方式:客观的研究(从而,这也就与所谓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构成了直接的对立);一种新的追求:超越现象以认识隐藏于背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一种不同的美感:数学美(罗素形容为“冷而严肃的美”);一种深层次的快乐:由智力满足带来的快乐,成功以后的快乐,一种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种新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不怕失败,勇于坚持……

  综上可见,这即是一种不同的文化:数学文化,这也正是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两种文化的区别,我们还可对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作出进一步的比较。

  首先,正如上面所已提及的:好的语文课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听了这样的课真想马上就做点什么(热血沸腾)。例如,这正是笔者的一个亲身经历:在深圳的一次语文教学观摩中,听课专家感动得数次掉下了眼泪;另外,也许就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原因,语文老师也比较容易激动,对此曾实际组织过教学观摩的人往往有很深体会。但是,数学教学却关非是这样的情况,因为,在此所更加提倡的是冷静的理性分析,数学学习似乎也更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例如,从后一角度去分析,我们显然也就更加容易理解对于“合作学习”的以下评论:“数学教学可以如此组织以使学生参与到了积极的互动之中但却没有实现任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也会有这样的学生他认为在别人看来是很有成效的课堂讨论对其而言只是分散了他对于数学概念与所倾向的方法的注意。”

  其次,由于感情是属于个人的,因此,语文教学就明显地带有个性化的倾向: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感受?……与此相对照,数学所追求的则是普遍性的知识,或者说,即是一种客观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例如,有100个演员就有100个不同哈姆雷特;但是,尽管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对于同一数学概念(如平行线)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图像(或者说,不同的心理表征),但是,相应的数学结论则是完全相同的,从而就是一种客观的知识。(用更为专门的术语说,这也就是指,数学知识的形成有一个“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的过程。)

  最后,如果从更为广泛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即可更为清楚地看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例如,这也是笔者的一个亲身体会:如果说数学思维明显表现出了直线性、单向性,特别是,数学的发展主要地就表现为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去建构新的理论;哲学思维则主要表现出了网络性、双向性和间断性,特别是,哲学的发展往往是用新的不同范畴去把握对象,也即主要表现为揭示出了更多的方面或内涵。再则,即使就表述方式而言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两种文化”的影响:“人文倾向”的学者在讲演或文稿中往往大量使用“隐喻”、“讲故事”等方式,相关的论述又常常包括较大的跳跃,并流露出了强烈的个人情感;与此相对照,“科学倾向”的学者则往往采取平铺直叙的论述方式(事实重于表述),讲究逻辑线索、结论明确、概念清楚、论证有效,(能说清楚地就要说清楚),并努力排除个人的感情色彩,……(对此并可见另文“从东西方的比较到‘两种文化’的整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浅谈语文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区别】相关文章:

1.浅谈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区别

2.浅谈教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3.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区别

4.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5.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与育人

6.浅谈语文教学的建构与创新

7.浅谈数学教学的“简单”

8.浅谈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