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趣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时间:2020-11-27 15:01:51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趣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内容摘要:数学趣味活动是一种基于趣味问题的活动,是多学科整合的教学,而趣味问题是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的统一。在新教材刚登台的情况下,在一、二年级的解决数学问题教学中穿插趣味问题,强调兴趣对数学的作用,从童话、故事、儿歌、谜语中提取有用的素材,在数学实践中开展活动。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初步掌握了基于“解决问题”的数学趣味活动的特性,总结了趣味解决数学问题活动的内容及类型,并将“任务驱动法”运用于趣味解决数学问题活动之中,探索出了趣味解决数学问题活动的方法。

浅谈趣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 数学 趣味 活动

  首先,数学趣味活动是一种基于趣味问题的活动。

  “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思维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趣味问题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变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问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解决模式。问题一旦确定,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以课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同时设计一定的问题,便于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转为自觉的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活动。趣味问题设计都以为内在动力、让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讲究趣中求学,提倡实中求活,训练形式灵活,破除清规戒律。趣味解决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起数学兴趣,从而运用童话、故事、儿歌、谜语等教学手段来解决数学教学问题,教师要注意搭建好学生参与教学的舞台,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在教训中,要不断设计具有争论性、实践性、挑战性的有趣的数学教学问题。让学生自学有关的知识和内容,或者互相学习,或者小组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数学学习需要兴趣,数学教学问题的抽象性需要童话、故事、儿歌、谜语等教学手段的辅助。

  趣味解决数学问题活动的方法。

  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这一基本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从问

  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趣味数学教学问题的方法强调灵活、多样,有动又有静,有游戏激趣又有动脑思考,有竞赛式又有讨论式,有个人活动又有群体活动,有动手操作又有动口训练,有课内的活动又有课外的延伸等等。总之,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根据实践探索,我们得出如下几种方法:

  1、 游戏法。

  将训练内容寓于设计好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学生戏中学、玩中得,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游戏。

  吹泡泡

  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一定玩过吹泡泡吧,好玩吗?

  生:玩过,很好玩。

  师:你觉得泡泡像我们数学王国中的谁呢?

  生:像“0” 。

  师:那老师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玩吹泡泡。

  小组合作吹泡泡,让学生边玩边观察

  师:小朋友估计一下,刚才你们这一小组一共吹了多少个泡泡,这些泡泡现在到哪里去了?

  生:泡泡都破了。

  师:哎,现在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生:可以用“0”来表示。

  师:生活中除了像泡泡一个也没有的可以用“0”来表示外,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生1:小鱼全都游走了,可以用“0”来表示。

  生2:鸟都飞走了,可以用“0”来表示。

  生3: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2、讨论法。

  教师有意识地将训练的内容转化为相关、相连的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群体活动,展开讨论,引发思考,使学生能合作探索问题和研究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如,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教学: 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每个小朋友在小组中,至少讲一句与6和7有关的话,也可以画(摆)6、7有关的图形,还可以讲有关6、7的故事??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时间为10 分钟。)

  师:现在把我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画了彩虹,知道彩虹有7种颜色。

  生2:我知道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故事。

  生3:7比6多一个,6比7少一个。

  生4:我有一只铅笔盒,铅笔盒里面有6支铅笔,把6支铅笔拿出来和铅笔盒合起来就是7样东西。

  生5:第7在第6的后面。

  生6:我画了7颗星,还给7颗星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生7:7大于6;6小于7。

  生8:我画了7朵花,还给右起第7朵花涂上了颜色。

  生9:摆了7个正方形,6个圆。

  师:这位小朋友画了7朵花,还给右起第7朵花涂上了颜色,画得很漂亮,老师想请全班小朋友也来试着画画涂涂,不仅可以画花,也可以画其他东西。

  (学生画、涂色,教师巡视,并请学生讨论7与第7是否一样。)

  这样的教学教师既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分析、对比,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合作性,让学生全面参与,自主学习,学得更充分,气氛更热烈;与此同时,教师又有目的的用学生的作品把学生发散的思维再回笼起来。

  3、实践探索法。

  对于一些规律、法则和解题方法,设计一些具体、特殊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和发现,注重对学生进行发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探索一些具有一般意义的规律,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

  4、调查研究法。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校、社会、生活、生产等情况,提出一些相对原则性的要求,让学生走上社会,深入实际,探索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问题,使学生能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以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在学习“认位置”后,回家调查一下自己的卧室,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一下卧室内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说给爸爸妈妈听。调查一下自家房屋周围、村庄周围都有些什么,到学校后,和小伙伴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一。低年级的小孩子正如他们在课堂上所说的那样,“我把我的书包分类清理好了”、“我学会了数数,上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我就知道摆多少双筷子了”、“我学了加减法,就可以帮助妈妈上街买菜,不会算错钱了”,也就像家长说的`那样,“我的孩子回家把他的玩具和他书包里的书都分类收拾好了,真不错!”“我的孩子现在都会自己看钟去上学了”。可见,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感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体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5、数学创作法。

  要求学生将数学课上学习的知识与各种可融合的事与物结合,通过大胆的想象、创作想象,编制出应用题、数学趣题、谜语、故事、童话等,进而由教师及时加工,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以此激发兴趣,在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趣味数学问题中,可以使数学结合音乐、舞蹈、体育、自然甚至语文的知识来活动。

  6、数学沙龙法。

  学生自主能力较强,适当地开设数学沙龙,让一些志趣相投的学生自由自主地集合在一起,漫谈数学教学问题,交流数学学习心得,争论热点、疑点问题,教师适时指点,不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解决数学问题的好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胸中激荡,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用于老师的话说就是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会起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数学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有趣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趣味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趣味活动教学的策略

  “解决问题”中的趣味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一个良好的趣味活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趣味活动?现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把趣味活动故事化

  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趣味活动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这样的趣味活动,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高矮》一课时,先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听《骆驼和山羊》的故事录音,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得到了“高、矮”的表象定义。

【浅谈趣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策略

3.浅谈农村供电所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4.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5.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趣味数学

6.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7.浅谈初中数学的预习策略

8.浅谈学数学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