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思维在课堂提问中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0-11-13 09:35:0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数学思维在课堂提问中的培养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问题的解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能积极主动地想问、敢问、会问,这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探求和摸索的。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课堂片段,谈谈自己的想法。

浅谈数学思维在课堂提问中的培养策略

  一、巧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打开数学思维之门

  “问”的前提是生疑,好奇心是对所有事物产生思考和探索的驱动力。如何让学生生疑?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三角形全等判定”第1课时的导入设计

  师:(引言)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过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这6个条件,就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发问)是否一定要满足6个条件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学生思考)

  师:若从6个条件中选出部分条件,你觉得可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

  (师生活动后,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可以从“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的顺序寻求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

  师:当满足一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活动后,明确只满足一个条件不能保证全等。)

  师:当满足两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问题,老师边巡视边解答,交流后,明确当两个条件满足时,也不一定全等。)

  师:当满足三个条件时,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满足三个条件时,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生:三边、三角、两边一角、两角一边等四种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边分别相等的情况……

  在此导入中,随着问题的应境而生,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充满了对知识的兴趣,从中也经历了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基本步骤,他们的思路在活动中逐渐清晰,数学的思维之门也随之徐徐打开。

  二、合理评价,使学生敢问,搭建数学思维桥梁

  在进行课堂问答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评价的艺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他们敢问。

  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回答说是13cm和17cm。此时我并没有直接说他的答案是不正确的,而是先问:“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当腰长是3cm时,底边长是7cm,此时周长是13cm;当腰长是7cm时,底边长是3cm,此时周长是17cm。”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立即给予赞扬,说他的想法非常好,考虑到等腰三角形中边长的不同角色(腰长和底边之分)。然后我问了一句:“关于三角形中的边长关系我们还应考虑(什么)?”还没等我说完,这位平时胆子不大的同学立即打断了我,还大声说:“老师,老师,我知道了,还要考虑三边关系。”接下来他的解答更游刃有余了,明确了最后正确的结果,还归纳、了解这类题的一般方法和注意点,真的很棒。

  在课堂中对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一座和谐的桥梁。

  三、引导发散,使学生会问,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可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发散,让他们学会提问,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行之有效的是进行问题变式。例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变式1: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2: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3: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4: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

  变式5: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

  变式6:顺次连结什么四边形中点可以得到矩形?

  又比如,在学习实际问题时,碰到一个“工程问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需12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能完成?在原题已解决的基础上,我就启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变式问题:

  变式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20小时完成,甲、乙合做需7.5小时完成。甲先单独做4小时,然后乙加入合作,那么两人合作还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

  这样的变式问题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改变已知中的某些条件,或改变结论中某些部分的形式,从而拓宽、加深学生的提问层面,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活动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而课堂提问正是有效“组织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在不动声色中让学生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可以在无声无息中让数学思维在问题之中自由成长,也能使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秦素云.优化课堂提问,启发数学思维[J].考试周刊,2013(83).

【浅谈数学思维在课堂提问中的培养策略】相关文章: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策略

2.浅谈数学中的直觉思维与培养

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4.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思维活力

5.浅谈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

6.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7.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8.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