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0-11-02 17:39:25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 在这种大环境下,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的练习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某校组织秋游活动,旅游的目的地可以在下面三个城市里任选一个:杭州、苏州、上海。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展示了三个城市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其方位及旅游名胜有所了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本次旅行应考虑的问题如:去哪个地方,何种方法去,旅游几天、需要多少经费等。学生在明确本次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挑选理想的旅游地以及各种游玩方法,并对整个活动计划及结果进行简要的整理。接着让小组根据自己的选择以分工的形式上网查找所需的数据。接着利用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如计算出经费?最优路线的选择等。在交流时,展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到杭州路程短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有人认为到苏州价格便宜,还可以乘船欣赏到京杭大运河的美景。学生在即定的情景中开展多元化的研究性使教与学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整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带着目的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活动课《房屋面积的计算》一课就运用信算技术和网络平台,构建了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组织了材料收集、测量、计算、整理与统计数据小组四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了解有关房屋面积的概念、灵活掌握面积公式综合运用、熟练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学会房屋的设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又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探究百分数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搜集有关数据。学生通过网络浏览,收集到各种材料:有祖国各地区占地面积的百分比,有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有银行存取款的利率等生动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课后我又让学生登芜湖市的各有关网站,搜寻反映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处理、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网站收集资料完成家庭作业,有的选择芜湖市近年来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选择芜湖的绿化面积、小车数量、手机用户等,并能运用所学的百分数的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做出了调查报告、环保的公益广告、科技小论文、警世图等较为成功的作业。

  我们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建立无时空限制的数学大课堂,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观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如;我在讲“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孙悟空与猪八戒分别在楼梯上下两端面对面站立,并且在激烈争论“靠右走”应走哪一边才对,孙悟空说这边,猪八戒说是另一边。我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立刻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在授课过程中我继续用多段动画作引导,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讲解重难点,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之后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1、网络环境下,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小学数学教材是依据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编制而成的,《新课程标准》对每一段每一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中由于教育对象存在心理和个性上的差异,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声像并茂的课件,创设学习情境,由难变易,轻松自如。

  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掌握面积公式是重点,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而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是很难理解的。我们用多媒体演示就形象多了,动态演示把一个圆先平均分成四份,用不同颜色表示,拼起来不象圆;再把四份平均分成八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然后,再依次进行平均分成十六份、三十二份、六十四份,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知道半径和圆周长的一半与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把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深刻印象,实现了由感知到抽象的转化过程,学得轻松自如。

  2、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增加了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还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使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

  例如“试试你的本领(分级练习)”、“过五关、斩六将(综合运用)”、“小小擂台赛(智力挑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新知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这一转变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在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向老师提问,或者利用网络教室或聊天室,学生之间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开展了“逻辑上”的分组讨论,达到课堂练习的最优化。多向交流的网络学习方式,能冲破课本的束缚,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往复的探索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创新的火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3、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式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使用较多,它的优势在于实现个体化的学习,能“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它将知识回顾、解题指导、自我检测融在一课件里,学生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出课件中记录和贮存的内容而分配时间学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比如:知识回顾。根据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和分类,使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形成知识的再现,对于具体知识掌握上的疑难问题,通过超级链接提供有关路径去访问学习;练习阶段。设计难易层次不同的梯度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人机交互,实现个体化学习;讨论区。学生如遇到困难可以进入讨论区实现生生交流或师生交流,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情感品质;自我检测阶段。用以检查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完题后学生提交答案,不仅可以及时查看成绩,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题做错了。测试方式有过关斩将的方式,有星级测试方式,还有游戏方式等,尽量激发学习者挑战的热情,鼓励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努力与成功的快乐冲淡学习的枯燥与辛苦。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4、网络环境下,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加法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加法的开始,让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非常重要。由于初次接触加法,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演示操作程序,寓加法的含义于演示操作过程中,通过演示操作的条理化,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中的气球图制成化静为动的活动场景,在屏幕上演示两个气球合在一起的全过程。通过老师的启发提问,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圆片,从中体会加法的含义,就是把几和几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由于制作的CAI鲜艳,动感强,画面清晰,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的加法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又如:《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建立1千米的概念。1千米有多长,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抽象的,因此我结合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千米”,首先让学生估计学校门口到温州二中这一段路会有多少米?在推算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初步感受1000米的路程是比较长的,接着出示我们学校创建二期工程前的操场图,(课件演示)从沙坑到操场最前端有100米,思考并想象,几个这样的100米是1000米?在100米长的路上来回走一次是多少米?(200米)来回走5次就是多少米?(1000米)并通过(学校周围熟悉的场景)调查录象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从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会有1000米?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对于1千米的认识。

  5、网络环境下,让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如:《认识时间》教学中,我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三、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1.浅谈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论文

3.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4.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5.浅谈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6.信息技术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7.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8.浅谈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应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