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

时间:2020-10-21 12:47:39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

  新课程是素质教育从形式走向实质,从探索走向实施的标志。它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

  一、教学思路的转变

  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师作导演,让学生扮演主角,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素材间的多维互动,对话交流,质疑问难,在师生同步思维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的实际,编拟出具有导向性的自学提纲,自学提纲以问题形式出现,应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层次性。如在教学“函数的奇偶性”时,学生要完成的自学提纲是:

  (1)函数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自变量的定义域关于对称;函数与的图象关于对称,自变量的定义域关于对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利用书中表格,探究函数数量变化的特征,试用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说明函数是偶函数,是奇函数。

  (3)叙述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解决这3个问题后,再让学生思考: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学生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除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外,还要根据学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提出质疑,展开讨论。

  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提出来了,并得到了解决,也就学到了知识。

  三、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同学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第一时间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产生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因而学生首先要碰到的障碍是感觉数学是“与己无关”的。要使他们感到数学与现实有关,学习数学对自己的成长很重要,就需要数学教师会“启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从现实生活讲起,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讲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比如在讲述函数的概念时,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跳水运动讲起,让学生感受随着时间的变化,跳水运动员位移的变化。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神舟七号入手,分析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变量之间有一种确定的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新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使用计算机,学生能解决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现实问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计算机把教师解放出来,去完成只有教师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猜想。计算机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画图的手段,它还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去表达数学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可拓宽学生学习的方式,如通过网上交流,能使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同时也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方便,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课根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课件或现代学习工具(如《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等)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甚至可能取得创新成果。因此,在数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中要充分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猜想论证、探索与推理、问题的提出与分析解决、计算与检验等,以加深对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理解,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特别关注中下游的学生:让中下游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够看到进步;在难点的破上,考虑中下游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上,让中下游生能达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组织教学上,注意发现和纠正其不良学习习惯。适时、适度的激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成功,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必然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兴趣。而一个人对某件事情失去二者,那他很难做好这件事情。所以每位老师要信任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尤其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做题失败时,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要投以信任的目光和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学生注意到你的目光你的鼓励时,很可能他的大脑就会活跃起来,激发他的思维,解题的思路可能一下子就会想出来了。事实上,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他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数学水平的。

  兴趣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始终不渝地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将促进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1.新课程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论文

2.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论文

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4.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教学的论文

5.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物理教学的体会论文

6.试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历史教学论文

7.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论文

8.新课程下优化数学教学论文

9.新课程革新下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