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0-10-17 16:14:14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本

  篇一: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

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本

  一、现在课堂提问现状反思点滴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

  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

  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二:二年级教学论文浅谈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得数学知识。近年来,我对“怎样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我的体会:要上好低年级数学兴趣课,必须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赋予枯燥乏味的数学以“活力”,让妙趣横生的“动感”数学进入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乐学。

  一、做好“趣味”文章,使数学“活”起来

  低年级的数学多数知识显示枯燥无味、呆板、教条,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习兴趣激发就是数学课要充满情趣,关键是在教学中教者设法把数学教活。

  (1)运用数学编儿歌,易记忆

  儿歌语句简短,读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小学生的喜欢。教学中,借助儿歌等形式,发挥语言直观作用,使学生形成愉悦表象。如教学数学大月、小月时,我给学生出示儿歌:“七前单月大,八起双月大。”这样,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再如,教学除号时,可以教给儿歌:“一条横线画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不仅形象描述除号的形状,还内含等分意义及书写要求,强化了学生表象记忆。

  (2)运用数学做游戏,使内含形象化

  一节“趣味”课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动、贪玩,我就投其所好,把部分运算题编成游戏做,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进行改错题计算时,我编“医生诊病”的游戏,将平时的错例编上口号,让学生分析各种“病例”错在哪里(找出病状)、为什么会错(分析病因)、怎样改正(开出处方)、正确的得数是什么(总结医疗效果)。学生通过“医生诊病”改错的游戏,很快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如:为了提高学生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我编了“过金桥、夺红旗”的游戏。在黑板上画一座桥,两边各有六道题,分别请两个小组上台进行计算比赛。同时全班同学在台下边拍手边唱〈〈过金桥〉〉儿歌:“数学题儿一道道,一排排的像小桥,算对了

  呀就过桥,算错了就过不了。老师引我上金桥,学好数学夺锦标。“在活动中,学生们的积极性超越了一般。台上的学生要又快又对的计算,台下的学生也在边唱边助威呐喊,课堂气氛出现了精彩的一幕。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编了“摘苹果,找准答案”的游戏,先将10个写有加减竖式的“苹果”贴在事先画好的苹果树上,然后将有正确答案、错误答案的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上台摘下苹果,面向大家让同学们评议,看谁是又对又快地摘到苹果。当学生看到苹果树上一个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时,都迫不及待地要去摘。可是,这些苹果不容易摘到,必须把苹果上的算式题的数字相加(减),得数与自己卡片上的得数一样才能摘。算式题变成了苹果,对小学生自然增加了吸引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3)运用数学编趣题,使思维多样化

  学生的求知欲是强烈的,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我运用一些数学编成趣题,开展“动脑筋巧题”活动。例如:有一块木版就像我的课桌面子,用锯子锯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这题一出现,学生纷纷举手,不加多思考的学生都认为还剩3个角。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并表扬他们已经动脑筋了就是好。还有一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又举起了手,说:“剩下4个角”、“5个角”。当我听完这些答案后,请学生用纸来折一折、剪一剪。我跨这些同学“真棒”。并且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不能简单地想,要从多方面想,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要进行多样化思维,才能达到预定的结果。

  二、“美育”,使数学变得“美”起来

  人人都爱美,低年级学生对美好的东西更有强烈的追求和向往。如果将美育渗透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去,把枯燥无味的算式、公式千篇一律,毫无变化的阿拉伯数字“美”起来,对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把算式题与花朵结合,数学变得美丽可爱

  鲜花是美好的,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爱花。我在上“秋游”这节兴趣课时,安排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公园赏花”,我用色彩斑斓的

  菊花、玫瑰花、一串红等花朵作教具,布置成一个公园的小花园。在这个花园里的花朵上面都盖着一个得数,只要学生说出一道算式的得数与花朵得数对应,这朵花儿就会开放。上课时,同学们兴趣浓烈,答题积极,快速准确。题答完了,花朵全部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们既复习了数学计算题,又使他们沉醉在美丽的大花园中。

  (2)把数学与动物结合,数学变得逗人喜爱

  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喜欢看卡通片,那时因为卡通里的小动物逗人喜爱。我抓住这个特点,运用到课堂中来。在“秋游”课上安排了一个动手拼图游戏:把条件和问题分成动物的若干部分,只要把有关的问题和条件搭配好,就能拼出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同学们立刻笑眯眯地拼起来,好奇心使他们迅速找到合适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一道道完整的应用题,而且逗人喜爱的小动物出现在面前了。

  (3)把口算题与“登山”组合,数学变得催人奋发

  使数学“美”起来,不仅要赋予数学形象美,满足学生爱美的好奇心,更要挖掘数学的内涵,把德育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我在上“秋游”兴趣课时,又安排了一个“登山攀高峰”的接力赛。我设计了一座又高又陡的山,有四条通往山顶的路,每条路上都有一道道险关(即一道道算式题),算对题目,就可以到达顶峰。这个游戏的场面非常激动人心,同组的“登山队员”都为自己的队员呐喊加油,争取冠军。通过这种比赛,学生们不仅口算熟练,而且培养了一种齐心协力,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数学变成了学习的动力。

  这节“秋游”兴趣课是以“美”作为主线,欣赏花朵、拼图游戏、登山攀顶等整个课程有声有色,把秋景展示在学生面前,确实使数学“美”了起来。

  三、运用“电化”教学,使数学“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一张嘴,手中的一只笔,一本书,一块黑板,随着现代化教育科学迅速发展,电化教学普及。这对上好数学兴趣课,又添上一把“火”。把电化教学引进数学教学课堂,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动”了起来,效果显著。

  比如:把固定的画面变成活动的课件后,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把呆板的算式变为有生命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把数学的习题变为生动的'画面,色、味、声俱全,使孩子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数学离不开生活。

  总之,要上好数学兴趣课,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围绕着“趣”字去组织,去科学编排,去巧妙构思,以自己的智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叩响学生心灵之门,引领学生在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到知识的海洋中嬉戏、遨游。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篇三: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论文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

  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2)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

  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本】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论文

2.小学数学高效教学探析论文

3.小学数学教学教育论文范文

4.小学数学教学效能实证研究论文

5.简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6.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探究论文

7.有关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8.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论文

9.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