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形式分析

时间:2020-09-10 12:20:40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形式分析

  摘要: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是一个专门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内部转移的社会集合体。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为克服外部知识市场的失灵,而是由于其作为一个组织工具在跨国转移知识方面更具效率。技术越能编码,越能传授,就越有可能通过许可证贸易转移;相反,技术越不容易编码,越难传授,就越有可能转移到附属子公司。由技术知识的隐性程度造成的知识转移的困难程度决定了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的具体形式。

基于隐性知识视角的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形式分析

  关键词:知识;隐性知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形式;知识转移

  对企业边界的决定要素的阐述取决于两个发现,第一是企业之间和国家之间开展贸易的必要条件是垄断优势,进行经济活动的生产率差异使得企业和国家专业化生产能体现其垄断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并进行贸易;第二个发现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存在高额风险或巨额成本,因此有必要使企业交易“内部化”。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术语来描述,第一个发现为所有权或企业特有优势,第二个发现即为内部化优势。这两个发现解释了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原因,并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动因。该理论在逻辑上无可挑剔,但本文对第二个条件的必需性提出质疑。由于比较优势限定了企业贸易、对外投资和增长方向,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该优势能否更经济地(就其成本和市场效率而言)转移到附属子公司或其它企业中。内部化理论假定,知识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以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在组织内和组织间自由转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意大利作为富裕国,比同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份额要低得多。从大量的对意大利进行动态研究的文献中可看出意大利的对外直接投资受到知识转移困难性的制约,因为知识植根于产业和区位组成的网络纽带之中,因而社会知识的特征即它是如何被群体认知的特性,影响转移技术的能力,继而影响对外投资。

  笔者认为,企业通过内部化还是市场转移技术,可由构成企业所有权优势的知识的特征来解释。企业是一个专门进行知识创造和知识内部转移的社会集合体,知识包括信息如何编码、行动如何协调等内容。本文的首要目的是弃将知识纯粹看成是公共产品或默会知识的观点,从可编码性、复杂性、可传授性、可模仿性和制度依赖性这五个维度来阐述知识的特性。继而,运用以上维度考察以下观点:技术的默会性越强,技术越可能在企业内转移,知识的隐性程度决定了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对内部化理论提出质疑,为展开该问题的讨论,本文引用了大量关于市场失灵以及跨国公司的文献以表达主流思想。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企业是创造知识,并将知识变革为经济上可获利的产品和服务的高效组织。跨国公司是否会内部转移技术的重要标尺是该企业转移技术的效率,并不需要考虑市场失灵。

  一、知识的公共产品属性和直接投资理论

  自海默的博士论文公开发表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问题集中于企业特定优势的界定以及它们的跨国转移。产业组织理论普遍认为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要素优势是它拥有更高级的知识,对外直接投资是转移中间产品即知识(它体现了企业的优势)的过程,知识包括专有技术、管理技能、销售技能等一切无形资产。

  Caves首次在文献中明确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与作为中间产品的企业专用性知识的转移之间的联系,其中主要强调了跨国公司所使用的使产品发生差别的能力是其拥有的重要优势。生产差别产品的知识能以极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转移到其它国家市场。随后的研究通常都是对Caves的理论附加一基本假设:销售知识的市场是不完全的。Johnson提出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即知识能以零边际成本转移。因而,创造知识的企业难以获得全部收益。在Buckley和Casson的描述中,知识的公共产品特征导致了知识易于转移和难以保护,从而构成内部化理论的核心,他们认为:“知识市场的内部化能促使企业跨国经营,产生这种观点有着特殊的原因,知识作为公共商品易于跨国界转移,它的利用逻辑上说是一种国际运营,知识市场的内部化导致企业的高度跨国经营。因此,除非公司的比较优势或者其他因素限制产品转移到某一市场,知识的国际化要求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组建起公司和运营网络。”

  Rugman提出进一步的命题:MNE(跨国公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市场信息失效导致的内部化。“没有适当的市场”,他认为:“能够销售MNE创造的信息,因为信息无法定价――MNE被迫把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以克服在外部市场销售信息存在的失效问题。”

  Hennart认为,信息交流的成本不可避免地与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联系在一起,市场失效不是由于知识产品的外部性,而是由于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Buckley和Casson虽然也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但信息成本被看作是限制组织扩张的障碍。他们非但未把信息成本看作是企业跨国界一体化的优势,反而认为这些成本极大地限制了企业跨国界增长。

  负责编码和译码的员工必须具备相似的工作背景或工作环境,否则译码员对信息的理解就会异于编码员,从而造成信息曲解,误会产生,只能通过审核,花费一笔额外的费用,误解才能消除。各个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因而沟通成本不同。沟通成本是内部贸易成本的一部分,该成本主要由距离决定,因而内部市场的交流成本由区位因素即距离决定。

  当在企业内部比跨国界能更好地转移知识时,企业由于市场失效而存在的论断的问题是它过分强调市场失效。我们仅需考虑在企业内而不是在企业间转移知识的成本的细微差异。如果企业间转移信息的编码存在差异,那么理所当然它们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会存在差异,企业间转移技术的成本也应该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在企业内还是通过许可证转移技术产生影响,而不管存在机会主义与否。

  用现今的说法,技术转移的成本可看作是根源于知识的隐性程度。Teece通过对27个技术转移的案例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隐性知识转移的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比例从2%到59%不等,这些成本随着转移的不断进行,技术接受方的经验增多而下降。该成本与由机会主义引起的交易成本,譬如法律费用或技术耗散的风险,没有明显的关系。相反,这些成本来源于努力编码及传授复杂知识给接收方造成的成本,使用者的能力越弱,需要进行的努力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