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理论整合研究

时间:2020-09-07 14:54:39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理论整合研究

  【摘 要】反生产行为(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与组织公民行为一样,是周边绩效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绩效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模型,依据一定的理论对模型进行整合,探索出一个适应性的综合模型并对模型作进一步展望。

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理论整合研究

  【关键词】反生产行为;理论模型;整合模型

  工作行为分为产生任务绩效的角色内行为和包括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在内的角色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创造的是对周边绩效有益的部分,而CWB则是周边绩效中有损于组织的部分,会降低工作的整体绩效。笔者认为要想使CWB得到改善和解决,提高绩效,最根本的是要对其理论和产生机制研究透彻,厘清反生产行为的产生之源。

  一、CWB的产生机制模型

  (一)压力源―情绪模型。Spector和Fox(2005)提出了压力源―情绪模型。该模型有一条因果链条:环境压力源―感知压力源―消极情绪―CWB。在这个因果链条中,环境压力源来自于多方面刺激,如组织限制、人际冲突及组织不公等。而消极情绪是导致CWB的直接原因和动力,连接两者的是对压力的感知。另外,认知评价、主观控制感和人格是模型中的三个中介变量。认知评价是对客观压力的主观感受。控制感是指感觉到的环境是否是可控的。人格特征是指情绪特质、控制点、焦虑特质和自恋等。

  (二)因果推理模型。Martinko和Gundalch(2002)提出的因果推理理论认为,CWB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个体对不利结果的认知解释,即将自己的CWB动因归为内部或外部,稳定或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而会引发指向自身或指向外部不同形式的CWB。因果推理模型核心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Martinko等人将CWB分为以个体对外部所实施为基本特征的报复性CWB和以个体对自己实施为基本特征的自我破坏性CWB。第二,CWB动因分类:如果归因为外部,则可能会产生报复性的CWB,反之,则会产生自我破坏性的CWB。倘若归因为自身不稳定因素(个人努力不够),他自己将会感到羞愧从而自己承担责任;如果归因为自身相对稳定的因素(外貌或能力),他会感到无助感而产生针对自己的CWB。第三,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性别、控制点、自尊、神经质、核心自我评价等;环境变量主要表现在政策、环境的竞争性、领导风格、经济条件、组织文化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认知加工,从而导致CWB。

  (三)自我控制模型。自我控制理论是由Marcus和Schuler(2004)提出的。Marcus等人通过研究犯罪学中的普适性理论,并在反生行为领域里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CWB未能发生的原因在于个体的某种克制力。该模型主要有四类:激发源(情境―激发)、机会(情境―控制)、内在控制(个体―控制)、天性(个体―激发)。而Marcus 强调的“自我控制”归属于“个体―控制”类。

  二、CWB模型的整合依据

  (一)三个模型都认为CWB产生的直接因素是消极情绪。“压力源―情绪”模型表示的即感知到的环境压力会产生自身的消极情绪;“因果推理”模型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归因的过程导致个体出现消极情绪;“自我控制”模型更进一步说明情绪是由自己的控制点决定的。

  (二)三种模型都强调个体差异和环境变量共同影响CWB。“压力源―情绪”模型的“压力源”体现的就是环境变量,“情绪”反映的则是个人差异;“因果推理”模型则是将个体因素置于了自变量的位置上,更加重视个体因素对归因的影响;“自我控制”模型中的激发源(情境―激发)和机会(情境―控制)也反映了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三种模型都有各自的中介变量。“压力源―情绪”模型是将感知到的压力源作为中介变量,“因果推理”模型把不平衡性作为中介变量,“自我控制”模型则是将自我控制感作为中介变量。三个模型,三种中间变量,似乎看起来不同,其实本质上是保持一致的,并且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平衡性其实是感受到了不利的结果,自我控制感强的人就会对其归因,当归为环境压力时就会导致CWB。鉴于此,三个中介变量是相通的。

  三、CWB模型整合后的结果

  鉴于以上分析,得到整合模型的示意图如下:

  对该模型进行阐述: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特征的差异,个体会感知到压力,从而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对感知到的压力进行评价,首先要做出的是与己有利还是不利的判断,再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成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形成CWB的行为意愿,意向确定后就会做出CWB。

  四、结语

  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绩效表现,近年来,CWB逐渐凸显它的重要性,成为组织行为研究者追逐的热点。由于理论之间互相嵌套、兼容的特点,会使CWB理论模型整合是一个必然发展的趋势。那么在模型整合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许多问题。比如研究视角有待多元化,可以从群体视角出发,加强对群体层面互动机制的关注;研究方法也需要创新,可以考虑心理实验等方法;组织文化或者地域背景也会使得员工的CWB不同,所以整合模型的适应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张建卫,刘玉新.反生产行为的理论述评[J].学术研究,2008(12):81-90.

  [2] 徐世勇.员工为什么会让你失望-反生产力工作行为解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85-100.

  [3] 付美云,董颖红.基于整合模型的CWB的社会心理机制探索[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447.

  [4] 冉霞,辉辉.反生产行为与组织不公正:归因风格的调节作用[D].河南大学,2011.

【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理论整合研究】相关文章:

1.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论文

2.行为金融学理论研究及运用

3.试论合理行为理论的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

4.老人可能产生抑郁症的行为

5.浅析商标反向假冒行为产生的原因

6.我国城市边缘群体产生机制探析

7.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8.谈谈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