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时间:2020-09-04 14:20:27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考核方式不合理目前,很多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的考核仍仅限在笔试上,对实验成绩只是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实验课一般只注重考勤,教师的指导能力和学生实验能力在课程体系的考核中几乎得不到反映,致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入一个误区—— 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只会答卷,不会操作计算机,甚至找不到键盘上的按钮,也不知该如何按键,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埋没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与目前高职院校提倡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相违背。

有关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计算机教育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仅仅是为了通过期中、期末及国家级计算机的考试,是为考试而学习,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认为能聊天、会玩游戏就行,机器出现问题找会修的人就行了,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因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考试完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忘记。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的普及,很多学生未进入大学校门之前便已接触到了计算机,并且掌握或已基本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而家处偏僻地区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得不多,由于新生个体之间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重心下移,教学起点过低,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反之,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下降,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教学方法不相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先讲理论再上机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对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Windows和Office等),这种教学方法则是不可取的。在多媒体教室里,只能采用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边听边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随后的上机实验课中,学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对内容已生疏,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解决,而教师面对众多的学生,在有限的上机实验课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无法解决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课程也就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教法选择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通过教师认真编写教程,积极引导,不断辅导,落实到重在导思、导操作上。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不断的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操作课是有趣的、好玩的,但是要做到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到熟练的程度,能够运用自如,那就不是一件有趣、好玩、容易的事了,学生常常因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欠缺,操作不够熟练,无法上升到更高层次或者无法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现象。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兴趣,常言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教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兴趣、稳定兴趣、发展兴趣。

  第三,大力推行网络教学。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室加计算机机房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还没能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解决的办法是首先从教学观念入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引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推广使用新建成的二期校园网建设的重点项目,推行校内局域网络教学,完善、充实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公共机房的开放率,以配合网上教学系统的在线视频和教学的在线实时答疑等系统作用的发挥。

  第四,采用分层组班教学。新生入学后,可以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组织一次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以及不同的系别将学生分层组班。对层次低的班级应适当增加一些课时数,尤其是上机实验课时数,每个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本教材教学,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应有所区别,初级班的教学内容需要更细致具体,这样有利于基础稍差的学生理解、消化,而且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差距不是很大,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兼顾到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求,使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进入优势群体,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引人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改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目前,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能学以致用,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操作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以学生现有的计算机知识为基础,并根据学校现有计算机设备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以适应目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需要。另外,教学内容要层次分明,既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各层次间要紧凑协调,过渡自然,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眼、耳、口、手、脑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同教师思维产生共鸣效应,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高质量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在继承和传授知识,还在创造知识,力争将乏味的内容用学生非常感兴趣和易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回味无穷。

  选择合适的教学步骤 计算机操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学步骤设计不好,安排不紧凑,就会导致浪费时间,学生学不到知识的结果。因此,教学步骤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教学步骤要具有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使教学诸环节衔接自然、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和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而一部分教师对教学步骤的设计不够重视,导致上课时松散不紧凑,浪费时间,学生练习也没有连贯性,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准备好供学生练习的.样本。

  实践教学技能培养以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实验设备档次不够,以及教师实践指导方法的一些缺陷。计算机课程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课程,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每个在校学生每周平均上机时间应不少于4课时,上机总课时不少于300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的比例为5:5或6: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

  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应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应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完成作业外,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改革成绩考核方式根据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这一特点,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的要求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是同等重要的,而且,针对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较笔试而言,上机考试应更能考核学生的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给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操作性强的考试,上机考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应各占一半为宜,其他课程考试的具体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目前市场上针对学校期末课程考试的软件尚比较缺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很多考试都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因而相应软件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节约考试成本,改善高职院校的考试现状,更好地考查学生的真实水平及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有必要开发无纸化考试系统,这样能够节约考试出卷、制卷、阅卷的人力和物力,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高职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涉及到师资队伍和实验室建设、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大纲、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考核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它是一个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改革、总结经验,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其学习目标。

【有关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相关文章:

1.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

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思考

4.浅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5.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

6.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7.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8.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