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时间:2023-03-01 15:28:24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摘要] 本研究选取301名3—5岁儿童的祖父母作为被试,考察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结果发现,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教养支持行为最多,惩罚行为最少。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祖孙相处时间对祖父母的养育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祖孙相处时间对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心理压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忽视型祖父母在四类祖父母教养方式中人数最多,溺爱型祖父母人数最少;祖父和祖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性别差异,祖母更多参与孙子女的教养,且更多指导型与溺爱型,祖父则更多采取专制型;祖父母的教养方式在不同儿童年龄上存在差异,随儿童年龄增长,采取溺爱和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祖父母减少,而开始更多采取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关键词] 祖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早期教育
  
  一、问题提出
  
  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的角色与家庭中父母、兄妹、同伴一样,在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儿童的隔代抚养更是极为普遍。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12[虽然祖父母与孙子女的关系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与亲子关系相比,关于祖父母对儿童教养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有限,且结论常常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有研究认为,祖父母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有充足的时间且耐心于孙子女的教育,彼此关系融洽,能给孙子女以安全感和归属感。131但也有研究认为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教养过于溺爱,管教过于宽松。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以及出于安全考虑,祖父母对孙子女的行为限制过多,不鼓励孙子女的积极探索和冒险行为,阻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可见,在如此不相一致的研究结论面前,加强祖父母对孙子女教养的研究,改善祖父母教养方式,对促进新一代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从济南市选取两所幼儿园,参与研究儿童301名。其中男孩158名、女孩143名;小、中、大班儿童分别为73名、111名和1 17名,平均年龄分别为3.46岁、4.42岁和5.60岁。这些儿童的祖父母和母亲构成本研究的被试,其中祖父母159名,母亲275名,其分布见表l和表2。在159名祖父母被试中,祖父74人,祖母85人;祖父母的平均年龄62.50岁,年龄最大的为80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祖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和母亲教养行为问卷,是由父母行为(The Parent BehaviorReport即PBR)问卷f 1修订而来。PBR问卷包含两个维度:养育(Nurturance)和心理压力(PsychologicalPressure)。养育分量表测查父母对儿童的温暖、关心和爱护,总计l2题;心理压力分量表测查父母对儿童所施加的心理压力,总计10题。儿童行为教师问卷采用陈欣银等人修订的“儿童行为量表”,[6]用于测查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和多动行为。分析显示,祖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和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此外,根据斯古德曼(Sehludermann)对成人教养方式所作的分类,本研究依据被试的养育得分和心理压力得分的中位数(Median),将祖父母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划分成四类:养育得分和心理压力得分均高于中位数的为指导型(inductive);均低于中位数的为忽视型(indifferent);养育得分高于中位数、心理压力得分低于中位数的为溺爱型(indulgent);养育得分低于中位数、心理压力得分高于中位数的为专制型(dictatoria1)。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祖父母教养基本情况调查显示,祖父母与孙子女居住在一起的占66.5%,一周见孙子女4—5次以上的祖父母占64%。在对孙子女的教养方面,多数祖父母愿意并实际参与了孙子女的教养,且与儿童的父母交流孙子女的教养情况,在孙子女教养行为获得肯定时表现出积极的心理效应。
  
  (二)祖父母参与教养的程度本研究从两个方面考察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情况,一是考察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被抚养的经历,二是调查父母和祖父母共6位家长参与儿童教养的比例。调查显示,1岁前半数儿童主要由父母抚养,由祖父母抚养的儿童占38%;1岁以后祖父母参与抚养的比例显著增大,儿童1至2岁时,主要由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其中有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3岁以后,大部分儿童上幼儿园,祖父母和父母抚养的比例都明显下降(见表6)。
  本研究采用母亲报告法,对6位家长的支持行为、控制行为和惩罚行为的人数分布进行了考察。调查表明,母亲对儿童的教养投入最多,其次是父亲,祖父母相对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投入较少;在4位祖父母中,祖母对儿童教养参与最多,其次是祖父。除支持行为外,外祖父母在参与儿童教养时相对较少;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中支持行为最多,其次为控制行为,惩罚行为最少。
  
  (三)祖父母教养行为的特点本研究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和心理压力两个维度来考察祖父母教养行为的特点。在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维度得分上,最高分为3O,最低分为14.1(M=25.90,SD=3.49);心理压力维度得分上,最高分为27.0,最低分为10.0(M=14.04,SD=3.78)。这表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行为多于心理压力行为,对孙子女的关爱多于要求和管束。
  为了考察影响祖父母对孙子女教养行为的因素,本研究以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和心理压力得分为因变量,以祖父母的性别和年龄、儿童性别和年龄、祖父母的社经地位、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状况、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祖孙相处时间为自变量,运用强迫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的性别、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状况、祖孙相处时间对祖父母的养育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见表8)。祖母比祖父对孙子女有更多养育行为,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越和谐、祖孙相处时间越多,祖父母的养育行为越多。此外,孙子女年龄越小,祖父母对孙子女养育行为越多,但在祖父母性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祖孙相处时间对祖父母施加给孙子女的心理压力有显著预测作用。祖孙相处时间越多,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心理压力越大,对孙子女的要求与管束越多。祖父母与父母的关系越和谐、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祖父母对孙子女的心理压力就越少,给予孙子女的自由越多。
  
  (四)祖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四种不同类型祖父母教养方式的数量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忽视型(51人)、指导型(39人)、专制型(36人)、溺爱型(33人)。为考察祖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对祖父母教育方式进行4(教养方式)×2(祖父/祖母)独立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祖父和祖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X2:11.54,df=3,P<0.01)(见表9)。进一步的相关源分析表明,指导型、溺爱型与忽视型、专制型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差异显著(x =11.27,df=l,P=0.001),指导型、溺爱型祖母的比例大于祖父,而忽视型、专制型祖父的比例大于祖母。
  为考察不同血缘关系的祖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本研究对祖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4(教养方式)×2(母系祖父母/父系祖父母)独立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外祖父母与祖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差异不显著(xz=7.47,df=3,P=0.06),但外祖父母溺爱型和忽视型的比例大于祖父母,祖父母指导型和专制型的比例大于外祖父母。
  为考察祖父母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养方式的特点,本研究对祖父母教养方式进行4(教养方式)×3(年龄)独立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祖父母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X =18.65,df=6,P<0.01)。祖父母的溺爱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忽视型教养方式则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四、讨论
  
  (一)祖父母在儿童教养上的参与程度本研究在对3—5岁儿童家长对儿童教养参与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母亲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投入最多,85%以上的母亲对儿童有控制、惩罚和支持行为,50%的父亲有这三类教养行为,而有这三类教养行为的祖父母比例不超过25%。这表明只有25%的家庭中的祖父母较多地参与了儿童教养。
  这可能是因为祖父母与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居住,或者祖父母由于身体健康流体粘度对离心泵叶轮出口流动参数脉动状况不佳,或与儿女的关系不和谐等,从而没有过多地参与教养孙子女。不过,这一结论也有可能是由母亲感知的偏差造成的,这也就是说,也有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即祖父母实际上参与了孙子女的教养,但在参与程度的调查中母亲只选择了父母,而没有选择祖父母。要修正这一偏差,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就本研究现在所得结果来看,父母是儿童的首要教养者,祖父母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主要起了协助的作用。从教养内容来看,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支持行为最多,惩罚行为最少,这说明祖父母在孙子女的教养过程中重“养”轻“教”,把教育儿童的责任更多地交给了父母,这使得多数祖父母并不过多地干涉父母对儿童的教育。
  
  (二)祖父母教养行为和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祖母与祖父在教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养育方面祖母对孙子女关爱多于祖父。
  祖父与祖母在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祖母的儿童教养方式主要为溺爱型和指导型,而祖父的儿童教养方式主要为专制型和忽视型。
  上述差异可以从社会理论和和进化理论两方面解释。在社会化过程中,BMSCs 的体外分离培养的实验研究家庭角色的性别差异使得妇女更倾向于家庭定位,这使祖母对孙子女的教养投入更多。本研究也发现祖母的养育行为多于祖父,且在儿童教养中主要表现为指导型和溺爱型教养。此外,受父权社会思想的影响,祖父更倾向于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从进化理论来看,祖母与孙子女的某些生物联系要多于祖父,这导致她们对有这些生物联系的亲属投入更多。[81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在教养子女方面有着生物优势,如母亲与子女的联系就比父亲与子女的关系更紧密。[91教养质量上的这种差异持续到老年,显然会使祖母与孙子女的联系更紧密,母亲角色正是这种关系的中介变量。
  
  (三)祖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年龄及儿童年龄对祖父母教养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受祖父母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富乐一汤姆森(Fuller—Thomson)和米克勒(Minkler)的研究发现,相对年轻和学历较低的祖父母更多参与教养,这一类祖父母因为具有更好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而更有可能投入到孙子女的教养中去。[101但罗伯特森(Robertson)认为,较年轻的祖父母因受过更多教育,其工作和社交状况致使其较少强调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与此相反,年老的祖父母则多借助孙子女减轻孤独等心理和情感问题,因而对孙子女的教养更为投入。
  与西方社会的思想观念不同,我国祖父母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愿意参与孙子女的教养的,因而对孙子女的教养也就较少受其自身年龄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祖父母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孙子女的养育行为有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儿童年龄越小,祖父母参与教养的程度越,祖孙之间身体接触更多,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祖父母对孙子女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身体密接触相对减少,教养方式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参考文献:
  [1]Denham,T.E.,& Smith,C.W.The influence of grandparents on grandchildren:a review of theliterature and resources[J].Family relations,1989,(38):345—350.
  [2]张璐斐,吴培冠.祖辈管教问题初探[J].山东教育科研,2001,(5).
  [3]Chan,C.G.,& Elder,G.H.Matrilineal advantage in grandchild-grandparent relations [J].Thegerontologist,2000,40(2):179-190.
  [4]王因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隔辈抚育[J].北京社会科学,1995,(1):l20—126.
  [5]Schaefer,E.S.Children’S reports of parental behavior:an inventory[J].Child development,1965,(36):413-424.
  [6]陈欣银,李丹,李正云,李伯黍.中国和西方儿童的社会行为及其社会接受性研究[J].心理科学,1992,(2):l一7.
  [7]Schludermann,E.H.,& Schludermann,S.M.Parent behavior report (PBR)for younger children(Technical report)[M].Winnipeg,MB,Canada:University of Manitoba,Department of psychology,1988.
  [8]Staples,R.,&Smith,J.W.Attitudes of grandmothers and mothers toward child rearing practices[J].Child Development,1954,(25):91-97.
  [9]Spitze,G.,&Ward,R.A.Gender variations[J].In Szinovacz,M.E.(Ed.),Handbook on grandparenthood[M].Westport,CT:Greenwood Press,1998.
  [10]Fuller-Thomson,E.,& Minkler,M.American grandparents providing extensive child care to theirgrandchildren:prevalence and profile[J].The gerontologist,2001,41(2):201-209.

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相关文章:

论文写作及其研究的特点06-19

儿童舞蹈的艺术特点论文04-15

从唐代诗歌看古代女子体育发展特点及其原因06-05

OTN光传送网技术特点及其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05-01

中国现代儿童歌曲歌词创作和创作旋律的特点02-23

浅谈游戏:既参与又对抗-儿童文学欣赏的游戏特质再探05-09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劳动教养制度的司法化改革05-11

住宅建筑特点06-01

隐私权及其探究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