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时间:2020-10-26 17:12:27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摘要] 本文旨在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跨文化广告传播的阻力因素,并分析西方跨国公司逾越文化屏障成功建立中国市场的策略,对中国品牌广告的跨文化传播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中西文化跨文化广告传播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各国、各地区的产品需要拓展国外市场的背景下,跨文化广告传播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广告形式。跨文化广告传播是指广告信息在不同文化域之间的运动,他具有源文化与目标文化双方的文化共享性差以及文化定型观念两大特征,这些特征实质上是阻碍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因素。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差异入手,寻求中西文化间的契合点,研究中西文化对跨文化广告传播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中西文化差异在广告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西方文化则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 中国文化以群体为本位。在广告中具体表现为:
  1.价值取向不同。中国文化是典型的以群体主义为重心的价值取向的文化,因此中国的广告大多都强调整体,突出家庭和亲情。比如“孔府家酒”广告,“孔府家酒,让人想家”的诉求深深打动中国人传统的“思家和叶落归根”的乡愁情绪,从而大获成功。而西方广告体现的是典型的以个人为重心的价值取向,表现在广告中就是突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重视个性的张扬和表现,如耐克广告,”Just do it”(想做就做)、“I can”(我能)。耐克广告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标榜个人奋斗、突现自我的品牌精神实际上是和西方人骨子里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暗自契合的,所以很容易引起共鸣。
  2.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中国文化习惯于含蓄而委婉的表达方式,善于营造写意氛围。表现在广告中是先做好渲染铺垫,逐步引向主题,最后在高潮中含蓄地升华出中心。雕牌洗衣粉广告通过描绘母亲下岗后四处找工作渲染出一种生活艰辛的场景,母亲回家看到孩子的字条“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直到此时才打出产品的名称“雕牌洗衣粉”。广告中把感情因素注入到产品中,让人们记住了充满人情味的“雕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式的,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通常也是非常直率的。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广告。一天晚上,一对老夫妇正在用餐,电话铃响,老妇人去另一个房间接电话。回来后,老先生问:“谁的电话?”老妇人回答:“女儿打来的,说她爱我们。”两人顿时相对无言,激动不已。这时出现旁白:“用电话传递你的爱吧!”西方人这种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中国人含蓄间接的文化特质有着明显不同。
  3.思想观念不同。中国人的观念相对保守传统,而西方人则开放叛逆。中西文化思想观念不同的最突出表现就在于中西方对“性元素”的使用尺度和性观念的开放程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中国的文化伦理道德观念把“性话题”看得很隐秘, 而西方的一些广告专家则认为广告中的性素材可以有力地吸引读者,“性”依然是西方广告心理诉求的重点之一。因此,西方广告经常大胆直露地拿“性元素”来大做文章。像法国的弗劳里克香水广告公然宣称: 一滴是为了美,两滴是为了情人,三滴则足以招致一次风流事。而在中国 “喝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就使得观众对它褒贬不一。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影响
  
  1.中西文化因素影响跨文化广告传播内容的设计。某个社会的广告内容须能映射出其社会生活,因此,高度集体主义的东方国家的广告比个人主义西方国家的广告应含有更多的团体导向,低权力维度的西方社会应比高权力维度的东方社会有更多的表明地位平等的广告。
  2.中西文化差异使跨文化广告信息沟通和理解出现障碍。广告信息须与目标受众的期望和抱负产生共鸣,否则广告可能会导致失败。如万宝路男人粗犷的牛仔形象在中国香港是不成功的,因为那里的城市人群并不认同这种郊区旷野的马背生活。菲利浦·莫里斯公司改变了它的广告制作,使广告重新表现为一个衣着华贵拥有轿车的年轻人,从而取得了成功。宝洁公司发现它的佳美香皂的广告在中国并不奏效,这个广告表现某个男人抱怨某个女性的外表,而这种直率是中国人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