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与防范对策

时间:2020-10-28 15:12:24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与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体制的改革和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的普遍,金融审计的思路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随着新的审计的创新和推进,机技术在金融审计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审计监视在宏观运行和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然而,金融审计的现实风险与潜伏风险也随之而产生,并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在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揭示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风险产生的原因,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对有效规避金融审计风险,进步审计水平,具有重要的鉴戒意义。  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保险公司专门经营风险,贸易银行时刻防范与化解风险,审计职员则一直在寻求防范与有效规避风险的途径。所谓金融审计风险,是指专门实施金融审计的职员在对金融机构审计的过程中,由于业务素质与行为原因导致重要错误或不完全的财务信息及技术过失,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或做出不正确审计结论的风险。金融审计风险与一般审计风险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信息不对称风险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是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及数据是审计工作的主要信息源。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不对称分布。被审计单位占有的财务报表、资料及电子信息资料是各项经济活动全面、完整、综合的反映,是既有符合财务核算和会计准则规定的,也有不符合规定的完全信息,处于信息完全占有的上风。而提供给审计职员或审计职员索取的相关信息有可能是不完整、不真实或加以粉饰的不完全信息,审计职员处于信息资料不完全占有的非对称劣势。审计职员固然可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但是对审计范围期间的全部经济活动的隐含性、实效性和真实性还是难以全面正确把握。这将给审计职员的取证、判定、分析和评价行为带来难度和风险,从而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影响着审计质量和成果。  系统评价风险,我国的金融机构普遍实行的是同一法人体制、系统化扁平式治理、分级核算、授权经营、贷审分离制度。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的固有风险和操纵风险一直隐含在决策、经营、治理各个环节中。审计机关和内部稽核部分对金融系统审计一般都采取轮流、专项和专题的审计方式进行,其特点是运用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部分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变动的真实性、正当性和效益性。由于审计机关、内部稽核部分整体气力不足,时间有限,加上审计职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的约束,面对众多的经营治理机构和基层营业网点,面对金融机构的海量数据和大量资料,难免存在一些应该发现而未能发现的普通或重大违法违纪,应该揭露而未能揭露的典型性、倾向性和突出性题目,并带来检查风险。  质量成果风险影响金融审计成果风险的因素很多,最基本的风险则来源于审计客体的.信息质量和审计主体的审计质量。  首先,是审计取证不充分或者取证不恰当形成的风险。不论是国家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及稽核,往往会由于审计证据不充分、不完整、不恰当,导致对某一题目做出不正确的结论。  其次,是由于审计职员经验不足,对重要的审计事项查证不实或者揭露不透彻,没能查深、查透、查实,或是判定失误、定性不准所致之风险。  再次,就是审计的技术方法达不到控制整体风险的要求造成的风险。审计与稽核应以促进防范风险、健全内控、规范治理、进步效益为目标,审计的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正当性、规范性,审计的重点是风险、治理、效益,揭露违法违游记为,揭示经营的漏洞,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关注业务治理的薄弱环节,发现新题目和新手法。若想达到既定目标,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必须考虑不利的因素,将检查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并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审计定性风险确定审计查出题目性质的主要依据是有关法规和相关规章及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定性不当的风险具有多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引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当,或者是同一类题目引用的法律法规不一致,有的是监管机关法规与部分规章相互矛盾产生的风险。二是对审计查出的同类型题目,由于审计职员专业水平差异而导致判定错误和定性不准。比如“小金库”题目,既有把它定性为“账外资金”的,又有把它定性为“少计收进”的,造成处理不一致,处罚不恰当的风险。三是由于各种评价分析指标不或责任划分不清楚导致的风险。各级金融机构行长(经理)离任审计,必须对上级主管机构下达的利润指标、额定减亏、质量降比、用度控制、授权治理等指标进行评价考核。但目前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一些违规违纪责任的界定与划分难以把握,界定不准会造成责任旁落,责任划分不清则会难以追究,判定错误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及不可预见的影响和风险。四是对题目性质的表述不清,措辞不当,无意之中夸大了题目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或对严重题目轻描淡写,不了了之。五是由于受外界干预、讲情或审计职员私自“人情放水”,给审计机关或内审部分造成隐患和风险。  操纵程序风险在我国,国家审计、审计和内部审计固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和操纵程序指南以及内控制度,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审计职员的行为,但是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题目,有待改进。实际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违反操纵程序,不自觉遵守准则,形成实际工作与操纵规程的偏差。执行程序违法会导致结果无效。为有效规避程序风险,在金融审计过程中,大都采取同一组织、同一方案、同一实施、同一定性、同一处理、分级审核、分别征求意见、告知被审计单位有权举行听证来加以避免。若执行程序不完备,导致审计结论无效或者被审计单位质疑,往往会引起行政复议的风险。  信息表露风险各项社会和经济信息的表露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成熟的表现,是增强透明度的要求,是社会监视、***监视、公众监视的重要手段。随着审计公告制度的实行,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信息逐渐通过媒体表露,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同时也给信息表露者及被表露者双方带来压力和风险。一是媒体表露与事实不符或资料来源不明的信息,轻则造成多方的尴尬,重则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还有可能对审计机关声誉造成损害,对媒体可信度造成降低。二是审计信息表露是一把双刃剑,既揭露被审计单位的题目,也检验着审计机关的工作质量,增加了审计机关自身的风险。三是表露被审计单位的经济题目或表露时机等因素,有可能引发社会或民众对被审计单位或被表露者的信誉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