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

时间:2020-10-28 09:09:33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在内部审计中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探索

一、内部审计与效益审计

  美国著名内部审计学家劳伦斯。B.索耶(L.B.Sawyer)在其名著《内部审计实务》一书中提出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评价,已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的程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作者还特别夸大内部审计须检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效任性及效果性,即内部审计应向经营活动和治理活动延伸。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考虑内部审计工作》中指出,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的专门机构或职员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正当、完整;经营绩效以及经营合规性等进行的检查、监视和评价。其职能有检查、签证、评价和建设。内部审计的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治理审计。

  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审计是我国新创新的一个概念,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职员,利用专门的审计,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治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定经营治理活动的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实在现程度。

  徐政旦在《论现代审计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审计的方向》一文中将我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治理审计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财务审计、经营审计、治理审计、绩效审计,这些审计各有侧重,适用性有所不同,且名词的提法也不尽同一,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治理活动为对象,以进步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经济效益审计。

  二、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和职能

  1.目的。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发现和揭示经济效益的,帮助企业寻找解决题目的途径和办法,提出治理和改进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进步经济效益。假如将目标具体化,现阶段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是审查、评价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公道,更加可行,更为有效;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题目,督促有关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进步经济效益的途径。

  2.职能。传统审计是通过事后财务审计来监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以监视职能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则以建设性职能为主,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组织机构、治理体制、经营方针、政策和方法等方面的审查,揭示经营过程中的弊病和薄弱环节,找出进步治理工作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的可能途径,提出挖掘被审计单位内部潜力的建议,确保经济安全运行,进步综合治理水平。

  三、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和时间

  内部审计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范围主要是,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营方针和治理决策。它包括对治理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恰当;决策过程是否存在,是否合规和是否与本单位目标的实现有关;治理职员素质及治理质量等进行评价。可以以为,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超过了财务会计活动,拓展到对所有的经营治理活动进行评价,而且不是在事后,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挖掘进步经济效益的潜力,是面向未来的审计。财务审计的对象范围侧重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及会计资料,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是严重违法违纪活动。

  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一般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以防护性为主。经济效益审计可能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而且夸大事前审计的作用,以建设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