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民间视域

时间:2020-10-26 17:06:22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民间视域

一、引言  新、审计新。2005年我国会计审计界的一件大事是,紧密配合我国市场经济的进程,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将基本构建起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我国审计准则体系,并着力构建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趋同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着两个标准: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从会计审计层面检视,后者的标志就是会计审计准则的充分趋同。趋同,实际上是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  二、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外在动因  综观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势强劲,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方式,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与趋势;国际资本市场、跨国并购和战略同盟的发展,使资本、劳务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更加便捷: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多的区域、更广泛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品;不管的性质是什么和企业在哪里经营,所有的国家都在经历着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大的经济依存度。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然导致对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诉求。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资源在全球范围的配置、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进步以及跨国业务的大量涌现,对真实、公允并具有可比性的财务会计信息的依靠程度日益增大。  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贸易语言,会计审计准则的共享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区域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价总额中,有超过70%的非英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的13000多家公司中,有1000多家为外国公司。2002年4—5月,美国著名治理咨询公司“麦肯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上市公司的会计质量已成为对机构投资者的决策最大的因素,尽大多数投资者迫切希看会计标准能够同一。同一“会计语言”,不仅可以进步交往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更好地起到财务信息的“交流媒介”作用,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调整和翻译”的本钱和误差。降低交易本钱,进步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全球企业吞并步伐的加速。然而,由于企业财务信息不可比,增大了相关本钱。在著名的德国戴姆勒-奔驰(Daimler-Benz)案例中, 戴姆勒公司1993年的经营情况,按德国会计标准是1.68亿美元的利润。而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计算,却是大约1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差异如此悬殊,更加凸显了通用贸易语言建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四、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程度的不断进步,一家公司的经营失败不仅可能对本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对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联动影响。1997年亚洲风暴造成的一连串影响无不与区域内国家的会计和信息表露制度不完善、会计审计准则的质量较差等状况有关。据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没有正确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忽视了引发金融危机的诸种要素,严重降低了公司和银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第五、公司治理的趋同化改革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趋同奠定了基础。“股东积极主义”原则的确立、中小股东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增强以及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模式。有助于迫使企业治理层及时提供有用且可比的财务信息。  总之。全球趋同的会计审计准则,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从经济危机的教训中提炼出的宝贵成果。同时,国际相关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也为趋同带来了希看的曙光。事实上,相关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由原先作为各国准则的协调者变为全球准则的制定者。  三、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意蕴  关于早期的国际协调(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Arpan and Radebau曲(1992)以为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Doupnik and Salter(1993)以为是减少国家问会计实务的差异;Choi,Frost and Meek(1999)以为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Nobes and Parker(2000)以为是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Saudagaran (2001)以为是旨在增强不同国家会计规范下天生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的过程。由是。我们可以把国际协调的特征概括为:国际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旨在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的差异,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  与协调的目标不清与力度较弱不同。当下的全球趋同(global convergence)则是向着一致性目标的迈进。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思路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0年实施重大改组的过程中逐渐强化、逐渐清楚的。2001年4月开始运作并取代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展现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愿景。  根据IASB2002年7月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IASB的目标是:(1)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易理解且强制性的全球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的信息高质量、透明且可比。有助于世界各种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2)促进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运用;(3)积极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促使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质量的趋同。很显然。IASB已经使IASC这一会计准则协调者的使命终结。并明确树立起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战略目标。  在会计审计国际化的驱动下,各个国家假如要想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合作与竞争,就必须重视准则趋同的现实。而不能刻意夸大本国的特殊情况而“独善其身”,固执己见有时是坚持落后的代名词。  在对待会计审计国际化的上。我们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单独制定所谓国家化的会计准则或审计准则:二是既要会计审计的国际化。又要本国特色的国家化:三是顺应国际准则趋同的特征,使之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与会计发展战略相契合。  时移事易。我们不可能背离转型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恢弘背景,不可能罔顾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贸易语言的共享,而一味闭门造车。单独出台一套区域性和对抗性的会计审计准则,不仅会增大投资者的理解本钱,阻碍境外资本的流进,降低对外筹资的效率,更会成为国际上低估我国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标尺,有违我国加进 WTO的初衷。一些到海外上市的我国公司,既要按照国际、国内准则编制两套财务报表,还要接受境内境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双重审计。自设壁垒。徒增本钱。此外。忽视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对出口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假如因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而导致出口价格低于公允本钱。进口国可能据此对我国企业实行反倾销制裁,进而削弱我国产品出口。由此可见。夸大国内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对立将是一种让冲突替换***的不智尝试。  至于“既要……又要……”的诉求。首先是一种中庸的论调,不具有证伪性,无法判定对错;其次,人们在会计审计准则中所看到的某些特色。多是传统计划经济的色彩。正是需要改革的对象。何况从现实的演进看。追求双重目标的结果。往往会滑向会计审计国家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学者Rappaport就在《会计准则的经济影响》一文中指出:“对规范公司必须报告什么和如何描述其经济活动的准则制定过程来说,需要以一个更宽的眼界-而不是传统的技术会计角度来重新熟悉。会计立法者们必须具有更宽广的视野。仅仅作为一个会计专家是不够的。他们必须既谙习会计,又能洞悉会计在经济环境中的作用及会计决策对经济环境的影响。”的确,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是一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后果的直接延伸。  就是***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