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时间:2023-03-23 23:08:54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

从2003年3月4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内部审计协会已经公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职员职业道德规范、20个基本准则和两个操纵指南。构成了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框架。内部审计的规范体系初步形成,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化的轨道。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比较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一、我国与国际准则内部审计定义的比较审计署2003年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称“内部审计是独立监视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正当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治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规定:国家机关、机构、事业组织、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称“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视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正当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化的,来评价和改善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这三个定义里可以看出:审计署2003年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定义关注于独立监视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正当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治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审计的关键点是财务活动的正当有效。不丢脸出我国的内部审计定义正处在监视评价和系统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而国际的内部审计定义则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性的内部审计。国际的内部审计定义已完成从传统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的过渡,并开始向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审计转变,它们重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功能,内部审计的目标也从服务于治理层为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二、内部审计准则框架结构的比较任何的审计活动均应该是依法审计。所谓系统化、规范化内部审计应该是依据审计规范进行审计。审计规范是审计主体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业务标准和行为准则。审计规范是由审计立法体系、审计准则体系和审计标准体系构成的。审计规范体系是指各种有关审计的、法规及准则的总称。

  审计规范体系包括:

  Ⅰ、审计法规:审计法规通常是对审计机构的设置和职权、审计范围、审计行为、审计责任等做出的原则性规定。审计法规由国家权利机构和行政机构制定。在我国审计法规包括:《审计法》、《注册师法》、《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审计条例》、《注册会计师条例》、《中心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视暂行办法》等。

  Ⅱ、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规范审计主体的职业道德行为,为审计职员履行职业责任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审计职业道德准则通常由审计主管部分或职业团体制定。在我国审计职业道德包括:《审计机关审计职员职业道德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等。

  Ⅲ、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主要规范审计职员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操纵规范,为审计职员如何进行审计提供指导。审计准则通常也是由审计主管部分或职业团体制定。在我国审计准则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指南》等等。

  Ⅳ、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控制主要规范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行为,为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指导性意见并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通常也是由审计主管部分或职业团体制定。如《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等等。

  Ⅴ、其他审计规范:其他审计规范是指上述审计规范以外的审计规范。其他审计规范的比较多。包括一些“实施办法”和“暂行规定”。如《注册会计师注册审批暂行办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检查办法》等等。

  1978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正式批准了《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要达到:对应该能够代表内部审计实务的基本原则进行表述;为开展并促进广义范围的价值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活动提供框架;为内部审计工作业绩的评定确立基础;扶持经改进的组织流程和业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1999年通过内部审计的新定义非常重要,它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实务的重大变革,预示着内部审计职业进一步扩大其职能,它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服务目标、工作范围及定位、工作条件和职员品质。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内部审计职业实务框架分为六个层次:

  Ⅰ、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Ⅱ、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正直、客观性、保密性、胜任能力。Ⅲ、属性标准:属性标准说明了内部审计活动的机构及职员的特点Ⅳ、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描述了内部审计活动的性质并提出了衡量内部审计活动开展的质量准绳。Ⅴ、实施标准:是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在特定类型的审计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属性标准和工作标准只有一套,实施标准有很多套。每种主要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都有一套实施标准。

  Ⅵ、指南:实务公告、实务公告开发和目标。

  其中第1、内部审计定义。2、内部审计师协会职业道德规范。3、属性标准。4、工作标准。5实施标准。这五个层次是强制性的。而第6、指南。这个层次是非强制性的。

  固然从形式上看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结构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框架不相同。但都是由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两部分组成。但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得更具体具体,可操纵性更强。而且充分反映了国际内部审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其内容十分丰富,实际上涵盖了我国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大部分内容。

  三、内部审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序言》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进行内部审计的全过程;适用于各类组织,无论组织是否以盈利为目的,也无论组织规模大小和组织形式如何。

  而国际内部审计确定的适用范围是:适用于各种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而不论该组织的目的、规模及结构如何;适用于组织内部或组织外部的审计职员。只要是从事内部审计工作都应该遵守准则。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的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要达到:对应该能够代表内部审计实务的基本原则进行表述;为开展并促进广义范围的价值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活动提供框架;为内部审计工作业绩的评定确立基础;扶持经改进的组织流程和业务。

  因此,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适用于中国范围内的组织,不具有国际性;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则具有国际性,适用于各种社会制度、法律和文化背景下的组织。但二者都是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

  四、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主要内容的比较1、宗旨、权力和责任。

  我国基本准则中对于内部审计的宗旨,没有专门规定,只在内部审计定义中提及。关于责任,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表明内部审计对于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负有责任。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属性准则中首先提出了这一,规定内部审计的宗旨、权力和责任应该以正式的书面形式写进审计章程中,并由董事会通过。

  2、独立性与客观性。

  我国基本准则的“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职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组织应该具备独立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实施业务和提交结果方面不受任何干扰。客观性是指审计职员的客观性,即内部审计师应该有公正的、中庸之道的态度,并避免利害冲突。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中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内部审计活动应独立开展,并且内部审计师在工作时应保持客观。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客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做出公正、无偏的判定,这对业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独立性要通过组织的地位和客观性来实现。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还规定,首席审计执行官应直接向组织内的高层职员报告,从而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治理高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他们才能取得业务客户的配合,并且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首席审计执行官应向组织内有足够权限的职员负责,促进独立性并确保广泛的业务范围、对业务沟通的恰当考虑以及对业务建议的适当行动。假如独立或客观性实质上受到损害或看起来受到了损害,应将损害的细节向有关方表露。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1130.A1-要求内部审计职员在评估自己以前负责的具体业务时,应该回避。假如某位审计职员为自己在以前年度中负责的活动提供了确认服务,可以假定客观性受损。内部审计师不应该承担经营责任。假如组织治理高层指示内部审计师开展非审计工作,他们必须明白,内部审计师不是在以内部审计师的身份开展此类工作。而且,当内部审计师对他们在上一年度负责的或管辖的经营活动进行确认检查时,其客观性就受到了损害。在沟通审计业务结果时,应该考虑这种损害。

  3、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审慎。

  关于内部审计职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我国的基本准则提出:内部审计职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来保持和进步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职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我国基本准则中也提到应有的职业关注,即内部审计职员应当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并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执行内部审计业务。而我国内部审计职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应有的职业关注是这样规定的:内部审计职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公道使用职业判定。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是指内部审计职员在进行审计业务时应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并保持应有的慎重态度。

  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审慎解释是:内部审计职员应该拥有知识、技能和其它必须的能力以履行自己的责任。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1210熟练性是指:内部审计师应具备履行其职责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的胜任能力。内部审计活动应在总体上具备或获取履行其职责的知识、技能和其他的胜任能力。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实务公告1220-1: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规定:①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要求内部审计师具备谨慎态度和技能,人们期看具有公道地谨慎且有能力的内部审计师在相同或类似情形下都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应该适合于正开展的复杂业务。在行使应有的职业审慎性时,内部审计师应警惕故意做错事、发生差错和遗漏、无效率、浪费、工作无效和利益冲突等情况的可能性,还应该警惕最可能发生违规的情形和活动。此外,他们应该识别控制不够充分的领域,并提出促使遵守可接受程序和实务的改进建议。②应有的职业审慎性意味着公道的谨慎和能力,而不是永不出错或永不出现***工作表现。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要求审计师在公道程度上开展检查和核证工作,但不要求对所有交易进行具体检查。相应地,内部审计师不可能尽对保证组织不存在违规或违游记为。此外,无论何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审计师都应该考虑存在重大违规或分歧规情形的可能性。

  另外,当内部审计师缺乏履行全部或部分业务的知识、技能或不具备胜任能力时,考虑到内部审计师应该具有应有的职业审慎性,因此可以聘用外部服务提供者。

  很明显,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表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师的能力,这是内部审计师实现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而言,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的熟练性和应有的职业审慎的更为具体、细致。

  4、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

  我国的基本准则中对于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提到: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并积极了解、参与组织的内部控制建设;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建立内部激励约束制度,对内部审计职员的工作进行监视、考核,评价其工作业绩。此外,《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中较具体地谈到了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如何对实施审计工作的审计职员进行监视和指导。督导职员实施督导的包括:①应确保审计职员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责任,并且有完成审计项目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②应确保审计职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制定可行的审计方案;③应确认审计职员按批准后的审计方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并针对新发现的重要题目修订审计方案;④应复核审计职员所编制工作底稿的质量;⑤应确认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及可靠性;⑥应确认审计报告的可靠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⑦对被审单位提出的异议,应进行核实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⑧应确认审计目标实现的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题目;⑨应确认审计职员是否遵循审计准则的情况。《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有所规范。

  国际内部审计准则规定:总审计师应该制订和保持一种涉及内部审计活动方方面面的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并连续监控其效果。这项方案旨在帮助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经营,并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遵照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执行。这一过程要求:①对内部审计活动进行定期的自我评估,审查其业绩;定期由组织外部的独立审计师进行评估,至少每5年一次;②总审计师应将外部评估的结果报告给董事会;③当内部审计师的活动符合准则规定时,应对他们业务活动遵守了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情况加以鼓励;④当内部审计活动未遵守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且这种不遵守到内部审计业务的总体范围或经营时,应该向高级治理者和董事会进行表露。

  比较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关于如何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加强监视指导的规定,可以发现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外部评价。

  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所说的外部评价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从以下途径选择外部评价机构和职员:(一)组织内部其他机构和职员;(二)师事务所;(三)治理咨询公司;(四)内部审计协会;(五)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

  而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所说的外部评价是指:来自机构外部的内部审计师、IIA质量保证检查员、考官、咨询专家、外部审计师及其他职业服务提供者,并且明确至少每五年一次,这就对质量评价的客观、真实性起到了更有力的保障。

  5、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具体的描述了内部审计在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作用。其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风险治理-指出内部审计活动应帮助组织确认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帮助改进风险治理与控制系统。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A1-内部审计活动应监视和评价组织风险治理系统的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A2-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与组织的治理、经营、信息系统有关的风险因素,即: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资产的安全防护;法律、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C1-在咨询业务期间,内部审计师重点关注的风险应与业务的目标一致,并且应警惕其他重大风险的存在。国际内部审计准则2110.C2-内部审计师应结合从咨询业务中了解到的风险情况,来确认和评价组织的重大风险暴露等等。

  而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还应适合内部审计的最新,在修订和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并细化内部审计师风险治理、控制及治理中的作用。使内部审计师在规范的市场运行中,具备更加明晰的角色定位。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相关文章:

浅谈中外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05-03

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06-02

内部审计论文02-13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06-07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06-01

国际借款费用准则比较及启示05-17

内部审计与ERP初探06-09

论文:论新审计准则中的审计理念革新05-15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初探06-03

内部审计论文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