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审计向服务型的转变

时间:2021-04-26 17:32:44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议企业审计向服务型的转变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有企业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职工下岗分流、企业改组改制、主辅分离、乃至境内外上市,国有企业一直都在面临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挑战,与此同时,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企业审计也应该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企业审计的要求。一、企业审计向服务型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审计揭示问题整改力度的加强,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制度越来越规范,存在问题的数量在减少,问题的严重程度也逐步下降。2005年前11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上缴税金占全社会工商税收的43%。可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如何促使国企进一步加强管理、节省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审计不能停留在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职能型审计上,不应该仅把查处大案要案当作重点,而应该将企业审计的思路再拓宽一些,从面向上级的职能型审计转变为面向企业的服务型审计,也就是说,企业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揭露问题并把查出的问题向上级报告,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掘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企业改进管理、完善制度、增加企业效益,进而达到增强企业   审计工作中有时候遇到的问题不一定是违法违规的,但明显是不合理的;有些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但同时给其他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有些问题可能给企业增加了近期的利益,却使企业长远的利益受损。上述问题通常容易被审计人员所忽略,因为这些问题更多地使用感性思考和理性推断、很难用数字来表述,并且,在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要工作成果的环境下,由于这些问题在定性上的`模糊性以及在表述中说服力的有限性,很难出重大成果。服务型企业审计中,审计的目的是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只要对提升企业效益不利的问题,审计人员都可以提出来。   企业的效益审计是要对企业经营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形式是开展效益审计。影响经济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方式、内控制度、组织制度等,都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果。审计人员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财务数据上,视野应该更广阔一些,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应该更宏观一些,即要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挖掘产生问题的根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能仅仅从财务收支审计的角度重点关注企业的效益,还要从效率和效果的角度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立场来全面地思考问题。   二、服务型企业审计的涵义   服务型企业审计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价值。什么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就是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从量上说,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股权价值和企业债权价值的总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越强,也就是企业的后劲越足,企业价值就越高,反之,企业价值就低。服务型企业审计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以查找问题为主线,发现问题的症结为切入点,提出改进建议为根本。服务型企业审计也要遵循“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的原则,即摸清企业长远发展能力的家底、揭示影响企业价值的不利因素、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提高企业价值。   服务型企业审计的成果体现在审计后提出的审计建议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上,使审计建议成为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型企业审计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本着为企业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为宗旨,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审计过程中需要双向沟通,面对问题互相探讨。   实现服务型审计的目标,一是要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的控制薄弱环节,与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合作,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二是要查找重大问题,如决策失误、国有资产流失等,重点是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开拓思路,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思考问题;三是要如实诚恳地向企业提出建议,审计的成果不能简单地用发现大案要案的数量和问题的数额来衡量,通常来讲,审计发现的问题都是企业以前的经营行为或管理活动所引发的,仅仅是揭露问题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而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改进管理,能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目标。   服务型企业审计,不是简单地看企业的效益有多少、决策过程是不是公正合规、投资是不是经过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并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有无损失等等,还要看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方法制度是不是有效率、有效果,比如,取得同样效益的情况下投入的资源是不是最少的、经营行为在没有带来损失的情况下效果是不是足够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