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治理审计中存在的题目及其对策

时间:2020-10-21 09:12:50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内部治理审计中存在的题目及其对策

摘要:面对高校迅速的形势以及这种形势带来的新情况、新,文章提出了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审阅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使高校审计工作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一、当前高校内部治理审计中存在的题目  固然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了治理审计尝试,从单纯以财务收支为主要和合规性、真实性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审计,转向开始实施性、效任性、效果性审计评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仍处于自发的阶段,远没有达到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程度,高校内部治理审计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存在很多题目。  1.治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分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治理全过程的治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治理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增加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的难度。治理审计主要是对审计对象的治理活动进行经济性、效任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一般缺乏现成的公认标准可以鉴戒,不同的项目,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一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往往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衡量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带来较高的要求,进而直接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3.审计证据的较高要求增加了审计取证的难度。治理审计必须获得充足的、可靠的、相关的证据以给审计师的判定提供公道的基础,假如审计证据不充分或缺乏证实力,会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与财务报表审计可以依据一般公认审计准则和对财务报表表达意见所必须的最低的保证标准不同的是,治理审计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而且审计取证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审计职员一般都需要采取进步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增大调查样本量的,以增加对总体推断的正确性。审计职员需要在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方面投进更多的精力,以增加审计结论的可靠程度。  4.治理审计实施的内部环境尚不宽松。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局限于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为主的财务审计,治理审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高校对其治理活动没有实施经常性的审计,有关这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尚未出台,这些都影响治理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5.审计职员的素质不能满足治理审计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的快速发展及各院校办学自主性的增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逐步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相应的办学风险。因而,对治理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职员除需要和审计领域知识外,还需要把握治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而高校现有审计职员多是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而现代治理知识等相对欠缺,不能满足治理审计发展的需要。  6.治理审计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这与针对治理全过程的治理审计不谋而合。高校审计职员大多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很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眼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正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治理审计工作的需求。  二、发展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审计的对策  1.转变观念,为治理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内部环境。治理审计的目标是帮助组织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职员,要克服治理审计是服务,财务收支审计是监视,担心治理审计会削弱审计监视的职能的模糊熟悉。要引进先进的审计理念,树立治理审计的思想,设想自己既处在总体治理的位置上,也处于部分治理的位置上,从财务审计进手,在搞好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先表露违纪违规题目,再表露治理方面的题目,然后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治理和进步经济效益的建议,为高校提供建设性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审计客体的被审计单位也应转变观念,不能以为审计就是查题目的,不能真正解决单位存在的治理题目。必须熟悉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单位进步效益,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单位治理中存在的题目。  2.公道定位,进步内部审计部分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通过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的客观性来体现的。各高校的内部审计部分,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分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分,只是由兼任,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要促进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开展内部治理审计,进步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及权威是当务之急。内部审计部分应与单位的财务部分分离、与单位的治理脱离,设置上独立于其他各个职能部分,在整个组织或单位中处于较高的权威位置,直接受最高治理层的领导或授权、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只有这样,审计业务才会不受其他部分的干扰和限制,从而有效地行使审计职权,才能做到审计结论的客观、真实、公正。  3.转移工作重点,有效地发挥内部治理审计的服务作用。治理审计的目的是进步被审计单位的治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进步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治理工作的建议。这就要求审计部分必须转移工作重点,处理好内部治理审计与服务的关系,对于单位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治理层。审计职员要在思想上熟悉到服务是内部治理审计的活力所在,将审计视点和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治理过程上来,对审计的事项要进行全面了解,从不同的视角对各个部分有重点地、客观地、独立地进行分析,揭示单位治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题目,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单位加强治理、进步效益,建立良好的运营秩序发挥作用。  4.加强事前事中审计,对高校经济活动实施全过程监视。内部审计职员由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熟悉,应将其审计方向放在对单位经营治理及业务过程的分析和评价上,并对整个运作全过程进行参与和监视。开展内部治理审计,不应仅限于事后监视,更多的是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视和评价。通过事前事中审计,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题目,把单位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审计职员在进行治理及效益审计时,应按照内部控制评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找出治理上存在的题目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从而促进单位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使治理活动有序进行。  5.加强队伍建设,进步审计职员业务素质。要开展内部治理审计,将审计范围从财务领域向经营和治理领域扩展,这就要求审计职员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在把握财务、统计、审计知识的同时,还需熟识国家的法规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把握治理、工程技术、法律法规等综合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定力。只有把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参与治理审计,并通过对审计对象的分析、评价,做出公道的审计判定,找出治理中存在的题目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据此提出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治理,进步经济效益。  6.拓宽审计领域,推动治理审计实践的。高校内部治理审计要与其他种类的内审项目结合起来。要结合本单位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内部控制审计、经济合同审计等类型审计项目。开始时,要选择那些规模小、易于操纵的项目,然后再选择一两个跨部分的项目做试点,为全面开展治理审计摸索方法、积累经验。一般情况下按照调查、测试和评价的方法,可以查出治理上存在的题目,找出题目的症结及原因,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也可以采用对比法、系统分析法,对治理目标、组织、方法、程序、业务流程及治理效果等进行综合检查,寻找治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出审计建议。内部治理审计反映了内部审计动态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变革倾向。关注内部治理审计的发展,将内部治理审计与高校治理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题目。当然,也不能否认,未来的高校治理,还将进一步带动内部治理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机制的不断完善,也将促进高校治理之进程。逐步完善治理审计体系,预示着内部审计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