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

时间:2023-03-21 21:43:21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

摘要:全球化,高新技术,电算化的普及及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统的内部审计带来了重大变革,形成并发展于经济的传统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很多方面已无法适应制度发展的要求。笔者从传统内审工作的缺陷进手,以为要使现代内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新形势下具体把握好几个转变。
关键词: 新形势 内部审计 转变
内部审计是与国家审计、审计相并列的一种审计形式。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自我约束、完善企业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贯彻企业决策、实现经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上主要是围绕企业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和规章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与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以及会计规范化等方面来展开的。审计对象是传统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审计目的主要是监视。

一、传统内部审计的缺陷

(一)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
高质量的信息必须具备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在以本钱和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的传统会计中,作为事后反映的会计报表对投资者、信息使用者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会计报表作为对企业经济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事后反映,主要考虑了可靠性,而及时性与相关性不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账务系统的共享性,投资者、有关特定信息使用者可随时通过获得授权上网查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及时性大大进步,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适应信息时代审计的要求。
(二)审计报告主要是事后审计,时效性滞后
传统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主要起监视的作用。审计时间一般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完成后,由企业专职审计部分指定审计职员对全年的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包括会计报表审计、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损益审计、合同审计及工程结算审计,审计的目的主要是对企业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终极形成审计报告。由于审计报告的形成属于事后事项,其时效性不强,无法对企业的经营治理进行全方位评价。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单一,主要是查错防弊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职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财务领域,未深进到经营治理领域,审计工作只是停留于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正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的会计准则,即仅仅是查错防弊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治理做出、评价和提出治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及相关资料。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本钱法进行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公道,合作对象的选择是否恰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案,往往都不往深进分析。而事实上,企业中真正存在的甚至是舞弊行为往往在这些过程中。再如对审计项目立项时,几乎没有专门为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立项,只是在查账的过程中往发现内控存在的题目。因此,对企业总体的内控制度不能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也就无法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的潜伏风险,进而无法对治理当局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治理建议。
(四)内部审计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化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等,这些工作只需具有丰富财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职员就可以完成。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网络的形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存贮在机系统中,这就对审计职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部分审计职员虽在财会审计领域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了解未几,这就造成审计职员由于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控制度,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而所聘用的计算机专家又可能不懂审计,审计职员之外的辅助职员越多,审计职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性就越小。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审计会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新经济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应从查错防弊向为内部治理服务方面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治理水平的进步,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内审的职能也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治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视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1990年修订并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职责的声明》中指出:“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功能,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履行其职责。”内部审计在履行评价职能的同时,不仅可以起到监视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协助本组织职员加强控制、改善治理、进步效率等作用。
(二)内部审计队伍的构成应从单纯的审计职员向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组织机构转变
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治理领域的扩展,审计机构在职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人才,还应配备师、工程师、机软件设计师等精通各项相关业务的一支综合性的审计队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职员加进到内部审计部分。只有全面进步内部审计职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使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作用。
(三)内部审计从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及事中审计转变
随着治理水平的进步,内部审计的作用不仅限于事后监视,更多的是事前防御和事中控制,它将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视和评价。企业的采购计划、销售计划、资金计划、投资计划及用度预算等均应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职员,应能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把企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四)随着经济治理与技术的不断结合,内部审计应实现由传统审计向技术审计的转变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审计职员只懂传统财务审计,不懂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审计,就会面临潜伏的审计风险。在无纸化办公条件下,及其他信息资料被存进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职员如不考虑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安全程度,对单位的系统与设备盲目信任,极有可能误进计算机陷阱,后果相当危险。技术性审计是在原来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由于科学技术向经济治理领域的渗透而产生的。技术审计在本质上并不独立于财务审计,而是融于财务审计之中。比如,在进行计算机财务审计时,主要或本质上实施财务审计,但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对财务信息的巨大,也往往不得不对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审计。只有对计算机审计风险进行正确估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对策,并能够在风险较大的情况下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必要的技术性审计,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正确性,防止和降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审计风险。的到来已对审计职员提出了把握过硬信息技术的要求,审计职员不仅从事对财务会计、经济治理活动的审计,更重要的是对单位的信息系统进行技术审计。
(五)随着网络技术的,内部审计由传统纸质审计向网络审计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是由内部独立的审计部分,对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正当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视和评价被审单位一定期间的活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治理系统逐渐由手工模式向网络自动模式发展,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的商务和高度信息化的网络财务系统下,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都将在计算机系统中集成,使得审计工作所需的大量原始业务数据都可以从单位及其相关业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中获取。审计对象的隐性化、数字化、网络化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向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六)内部审计的应由专门化向多元化转变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应不断创新,由传统的财务审计、经济合同审计、建设投资审计拓展到效益审计、内控系统评价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转变。效益审计是指对企业重要事项的经济性、效任性、效果性按一定标准加以评价,以确定进步效益的差距和潜力,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效益审计应成为企业审计的重要内容。内控系统评价是指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适用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针对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业内部机构和职员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以确定其经济业绩,明确经济责任。
(七)审计的应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由于审计内容的多样化,很多审计题目不可能靠单一的方法解决。现代审计,已经超出了单纯财务报表审计的界限,向更高层次的治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代表现代科学计算方法如价值工程法,净现值法、量本利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网络计划法应运用于各类审计工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科学性、实用性,又可以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
[1]焦志军.内部审计的定位[J]. 财务与会计,2000,10.
[2]孙言昌.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面临的挑战[J]. 财务与会计,2000,10.
[3]赵晓红.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 财务与会计,2001,5.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相关文章:

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05-19

如何转变学困生05-08

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创新途径08-06

内部审计论文02-13

浅析内部审计新模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06-07

浅析新形势下的建筑企业党建工作05-17

内部审计与ERP初探06-09

浅谈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论文04-15

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论文06-17

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