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资产盘点审计所“引发”的亏损

时间:2020-10-18 13:35:47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一次资产盘点审计所“引发”的亏损

【摘 要】企业出现盈亏的因素有很多,但要说一次资产盘点就“引发”了一个企业的亏损,我想大有危言耸听之嫌。本文正是通过这样一个实际案例,来揭开其中缘由。进而深入该案例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当中,引出建立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即内部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企业盈利还是亏损是经营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经营管理一家企业,追求盈利无疑是头等大事。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非经营管理、非市场因素所“引发”的亏损,导致亏损的根本原因不做过多论述,仅以一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身份,从一次审计工作中所发现和了解的事项来说明这一问题,进而希望可以引起共鸣与反思。
  事情源自一次资产管理审计,作为集团审计项目,对下属一家企业实物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从而希望提升其资产管理现状,同时对下属企业摸一次家底。当审计人员按审计方案开始工作以后,一切按部就班并未发现异常,对有关资产管理、盘点程序、账本资料、盘点记录、盘点报告等进行检查时,都很齐全和完整。审计人员对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各项明细进行分析时,开始只是觉得其成本核算方法、科目明细设置有些不妥,但当核对具体数据时,疑惑开始加重,因为该企业没有设置“在产品”科目,通过“生产成本―原材料―xx车间”来核算,而该科目明细一直有很大的余额和结转数,与企业本身生产情况分析来看却并不相配比。在询问财务人员的时候,解释是多年积压的半成品过多所致。此时,现场盘点成为最终解释的方法。于是审计人员要求选择停产检修时间,全面盘点,重点针对所谓生产线上各车间的半成品部分。当审计人员与现场工作人员进场后,前面所听到的解释马上没有了声音,因为车间现场除了生产线上少量在制半成品外,现场几乎没有存放上百万半成品的可能。在事实面前,这一现象终于还原了其真实。事实上,由于每半年一次的盘点重点是针对购入原材料、固定资产、产成品,由于半成品直接在生产成本余额中体现,盘点过程从开始就一直忽略,正因如此,财务人员在核算时,多年延续,每年有很大部分未全额结转和分配,相当一部分成本出现所谓“高留低转”,成本不能真实得到体现,而部分工作人员却对此并不清楚,似乎都在正常轨道上。终于,这一切都被揭开了,通过一年一年的追溯检查,形成来源居然开始于四年以前,现在新任的会计只能是萧规曹随,步步延续了。
  在进行了充分的审计论证后,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账务处理,去除其他因素,该下属企业当年首次出现账面亏损。由于相关人员擅自主张,成本任意结转分摊,人为调节各年成本数据,这一现象得以延续了四年,通过这样一次审计清查,才得以揭开庐山真面目,虚假的盈利也自然而然的化为乌有。鉴于此,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及时与管理层沟通,并召集全体财务负责人对此进行研讨。一次资产盘点审计就此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果仅仅是说到这里,我想只是对于一次审计过程的回放,不论其意义如何,对于内部审计的根本职责而言,都太肤浅了。如何回归到企业加强管理与内部控制上,我想这才是内部审计之根本。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该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程序规定都是比较齐全的,但我们绝对不能断章取义,仅仅是做这样的表面文章。企业更应该首先关注解决“内部环境”、“操守和价值观”、以及控制活动的实效与方式运用。单纯的照搬一些监控程序,理论上讲较为完善了,所谓的关键控制点都有相应的`控制手段和程序了,但实际情况却远非这么简单。改善企业内部环境才是第一要务,将集团公司一些“精美”的管理控制程序制度照搬于每一个下属公司,并非万能。   因为企业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系统组织,不论是战略制定还是日常管理,企业都需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决定了主体中人如何认识、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从近几年国外上市公司频频出事就不难看出,经历市场经济体制洗礼多年的美国大公司,无不有着一套完整的、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各种各样的审批流程、操作规范和监控制度,然而,事实证明,仅着力于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和措施,而不关注控制方法实施所依存的内部环境,必定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正如前面所述说的审计事例,集团公司在接管这一下属企业时,一直强调将集团公司的一套制度拿到那里,派驻几个管理人员去落实就可以了,并未从根本上去关注它的原有文化、内部环境等等更为复杂的因素,所以监管不到位也就在所难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