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时间:2021-04-21 12:49:00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摘要」笔者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进手,提出了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审计风险,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职员却以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总体上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职员却以为没有公允地反映,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据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职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活动自始自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并且具有潜伏性,不过是可以控制的。审计风险一般可以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以及其内控制度未能避免和发现错弊的风险;检查风险指审计职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未能发现这些错弊,或者已经发现但未引起审计职员足够重视所带来的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根据当前执法环境和背景的变化以及审计质量现状,国家审计、审计和的内部审计,都必须面对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风险意识,进步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与防范风险是每个审计单位所探讨的,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的产生,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可回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主体的因素  审计单位的内部治理体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执行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如:审计取证材料三级审核制,验资查账业务是否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监视反馈机制。审计工作职员的素质高低、把握知识的多少、实践经验的多少、工作责任心的强弱也都着审计风险,如:查证核实欠深欠细,取证不全不足不充分,证实不力;依据法律欠准或错用时效已过的法律条款;实施审计程序相对不足,不履行告知义务;不执行审计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隐瞒真情,掩盖违纪违规事实,避重就轻等均能带来审计风险。  (二)被审计单位因素  被审计单位规模,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企业治理者的变更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均匀盈利水平,企业经营成果对通货膨胀的敏感性,企业组织经营的集权程序,企业组织的结构,企业欠债多少,企业有争议会计题目的多少,被审计单位的不断变化都使审计更加广泛。实在,审计的对象是各类经济组织,而所有的经济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失真,如财务报表虚假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也能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治理职员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治理混乱等同样带来审计风险。  (三)审计的因素  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形成也不容忽视,由于有时候,现有的审计方法可能查不出被审计单位的错弊。例如1938年美国审计史上最大案件——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倒闭事件的发生就是由于当时的审计没有监盘存货、函证应收款等审计方法而发生。而审计方法的极限是审计风险产生的温床,其中最有可能有三种:一是审计抽样,它固然可以节约时间、用度、进步审计效率,但由于它本身是用个体特征推论全体特征,其审计结论客观存在一定假设成分,况且在样本的设计,选择多少和抽样结果的评价上都存在不确定因素,相关风险必存其间;二是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结论的证据客观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由于审计证据包括实物证据、口头证据、内部证据等,而这些证据随时间、条件、环境的变化都存在失实可能。不仅如此,审计证据的确定也会受制于审计职员的专业修养、审计实际环境的影响,客观上也存有风险;三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也会带来审计风险,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由于内部控制有其固有限制,加上审计职员对其了解、测试及评价也有局限,并且影响到后续审计程序,因此会产生一定审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