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推向社会是提升内审质量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0-10-16 13:05:38 审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推向社会是提升内审质量的必由之路

【摘要】 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对山西省国有企业的调查,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机构改革、人员素质、内外沟通风险控制几方面探讨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必要性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内部审计;外部化;措施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内部审计外部化进行决策分析,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 。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风险意识的增强,使得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方面,企业对内部审计“内向性增值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企业的内审部门而言,无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条件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内审的要求,这种矛盾的日益激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有必要将内部审计外部化。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机构执行。上世纪90年代,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做法在西方国家就已屡见不鲜,这为解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瓶颈问题,提高我国内部审计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堪忧
  
  笔者曾向山西省国有企业发出100份调查问卷,对其2006年的内部审计情况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9份。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内部审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够完善。有48家企业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1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说明山西省国有企业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但只有17家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仅占总数的35%,其他的32家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财务部门合署办公,这是机构改革、缩编人员的结果,并非从内部审计制度职能需要考虑。另外有5家企业建立了审计委员会,仅占总数的10%。
  其次,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够高,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26%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财务经理领导,57%受总经理领导,17%受董事会领导。
  第三,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调查资料,49家企业全部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73%的企业开展了财务预算审计,并且有离职情况和基建项目的企业都分别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和基建工程审计,但只有18%的企业开展了经营绩效审计和12%的企业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由此可见,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仍是传统的“经济监督”审计,对管理活动审计相对较弱。
  第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配置看,内部审计人员中来自审计专业的只占7%,绝大多数来自会计专业,而其中熟悉计算机技术和法律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更少。公司中从会计、财务、管理部门转到内部审计部门的现象突出。
  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训来看,主要是会计继续教育及参加CPA考试的形式。国家审计部门及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各种专题性质的培训班没有得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响应。
  从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上看,25%的企业只有1个内审人员,38%的企业有2—3个内审人员,虽然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可以根据需要临时调配下级公司人员,但是二级、三级企业就很难有效完成内审工作。   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现途径
  
  (一)必要性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内部审计领域的拓展以及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优势资源,集中精力追求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从总体上提升竞争优势。因此,当前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很有必要。
  (二)形式
  1.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有4种实现形式,即作为内部审计补充、审计管理咨询、合作内审、内审职能全部外部化给会计师事务所。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都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和成本来决定。但是成本将不再是企业管理层作出决定的唯一依据,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即能否在相同的成本条件或更低的成本支出下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