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生命化策略论文

时间:2020-07-31 11:24:22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数学课堂教学生命化策略论文

  [摘要]数学课堂生命化,就是让数学课堂充滿生命活力。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开发生命潜质;加强探究验证,增进生命精彩;进行创新应用,凸显生命价值;采用激励评价,激活生命活力等措施,来实现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点亮学生的人生。

数学课堂教学生命化策略论文

  [关键词]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学

  数学课堂生命化,就是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即以释放师生生命的活力为手段,以师生生命成长为目的,提升每一个生命的价值,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意义。据此,本人以点亮学生的人生为切入口,采用下列四个教学策略,去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化。

  一、引导学生实践,开发生命潜质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认为:人对自身发展的影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实现的。人这种自身的实践,可让影响人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所内含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且人的这种实践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可见,实践对生命潜质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我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实践。如,“圆的认识”这节课,传统的教法是,教师先出示圆,让学生认识圆的外形特征;再画圆的半径与直径,介绍圆各部分的名称、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以及相关性质;接着示范用圆规画圆,告诉学生画圆的要点,这样学生就学会了画圆,也认识了圆。但学生学到的是数学结果的呈现,没有经历自主实践的过程。这样也就剥夺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生命潜质的权利,这是不可取的。为此,我的做法是提供资源、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重复数学发现活动的实践机会,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经历探究与实践。如,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具象——硬币表面、圆柱体上下底面、圆锥体的底面,再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更多的实例,以建立丰富的圆形表象。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各部名称与半径、直径的性质。如把圆多次对折,观察:折痕即直径;再探索:每条折痕都相交于一点,即圆心;验证与交流:发现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都相等。

  接着,让学生用圆规尝试画圆,观察圆周上的点到圆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渗透圆的本质,并总结画好圆的步骤与经验。最后,将硬纸板做成的圆与椭圆在桌面上滚动,让学生感知圆曲线与椭圆曲线是不同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探究与实践活动,使学生顺利建构了对“圆”的认识,进而说出“心中”的“圆”,画出“脑”中的“圆”,“创”出圆的多种画法。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以及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又如,教学“左右”时,教师让学生进行“左手摸右耳,右手举起来,左边的同学向右转,右边的同学向左转”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获得积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再如,学生对“吨”的认识,不像“千克”那么容易体验到,需要教师创设实践交流的环境。为此,我安排学生排队依次称体重,一名学生负责报数,另一名学生用计算器快速累计,当称完20名学生,体重累计到500千克(左右)时,学生自然会想到“40个同学体重的总和约1吨”。接着,让学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让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操作、尝试、亲身体验的活动,不仅教学难点不攻自破,而且使学生学得愉悅,师生关系和谐,开发了学生的生命潜质。

  二、加强探究验证,增进生命精彩

  “探究”即深入探讨,反复研究。探究验证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它要求实践的目的指向明确、过程严密、科学性更强。再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可见,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开展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就像“在游泳中学游泳”那样,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数学。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生命的`潜力,使学生的生命更为精彩。因此,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对数学有关原理与性质的验证探究十分关注。如,探究验证“长方体”性质的教学实施分为三个步骤:

  (1)借助长方体教具,让每个学生通过数、摸、比等探究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在发现与验证中深刻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等方面的特征。

  (2)借助教具和学具,让每个学生通过拆(拆面、拆棱)、搭(搭框架、配上面),既验证了“完全相同”和“长度相同”,又明白了什么是相对的面,什么是相对的棱,巧妙突破难点。

  (3)让学生把抽象的立体图形与实物进行对照,每人轮流对着实物坐着看、站着看,并用手摸由一个顶点发出的3条棱,再拿走实物,让学生看屏幕演示的各种图形,想象出具体实物,并由长、宽、高的数据“猜想”出实物的大小。

  这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反复探究与实践练习,使每个学生都亲自体验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的面可分成三组,对着的面相等;长方体的棱可分成等长的三组,每组4条,共12条;长方体的顶点可分为二组:上面一组4个顶点,下面一组4个顶点,共8个顶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运用拆、装、叠、比等方法去验证图形性质的多种经验,且课堂探究气氛热烈,小组内争论不断,探究方式层出不穷,增进了学习个体生命的精彩度。

  三、进行创新应用,凸显生命价值

  创新应用,仍然属于实践范围,只不过提高了实践的层次。要能做到创新实践,这无疑能开发生命潜质,凸显学生生命的价值。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可以表现在新知认知的过程中,也可以表现在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教学“9÷0.25×4”这样的除法混合运算题目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创新,发现学生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思维活跃的学生的计算过程是“9÷0.25×4=(9×4)÷(0.25×4)×4=36×4=136”;第二种,循规蹈矩的学生的计算过程是“9÷0.25×4=9÷0.5÷0.5×4=18÷0.5×4=36×4=136”;第三种,自以为是的学生的计算过程是“9÷0.25×4=9÷1=9”。只有一个学生脱口而出“9÷0.25×4=9×4×4=136”。在呈现各自想法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创造欲望强烈。为此,我经常组织创新尝试活动,让每位学生上台展示,并向同学介绍“我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同学进行及时的评价,并据此进行纠正。这种创新实践的常态,可激活学生的智慧,凸显学生生命的价值。

  四、采用激励评价,激活生命活力

  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激奋的状态,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以过程激励评价为重点,就可促进学生心理水平的提升与发展,激活生命活力。

  因此,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激励评价。譬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在建立循环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练习找规律。如针对某道题,学生讨论后,组1代表发言:“我们组发现,第1题遵循‘○□△’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第2题遵循‘红黄蓝绿’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接着引导:“其他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组2、组3、组4、组5等小组的发言同组1。组6代表发言:“我们组发现,第1题遵循‘○□△’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第2题遵循‘红黄蓝绿’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而且是无限的。”我接着引导:“你们认为哪个组的代表发言最好?”师生一致认为:组6概括得最好,说得较为透彻。我提议:“将掌声送给组6!”(这是对学生认知的肯定式激励)接着我说:“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循环现象吗?请在小组里议一议。”学生代表说:“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时钟1点至12点各时刻依次重复出现。”“一周7天,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不断循环出现。”“12生肖循环出现。”……我小结道:“你们知道的可真多!”(这是对学生认知的赞美式激励)在认识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下列无限小数,注意商的小数部分:400÷75=5.33…78.6÷11=7.14545…6÷2.2=2.7272…6.61÷9=0.7344…45÷111=0.405405…0.5÷1.2=0.4166…个别学生一下子观察不出特点,我就说:“仔细观察,不用急!”(这是对学生认知的鼓励式激励)这时学生发现:这些商是无限小数,即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如:400除以75,其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不断出现3,直至无限;再如,78.6除以11,其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不断出现45、45,直至无限。

  一学生总结:“哦!原来在数学中,一个无限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会存在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现象,这就是循环小数吧!”师生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学生认知的赞美式激励)。最后在练习环节,有学生答对循环小数0.536的小数部分的第59位上的数是3,并说出只需将59除以循环节中数字的个数3,得余数2,就能知道第59位上的数是3。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学生练习智慧的赞赏式激励)可见,在生命化数学课堂教学中,全程采用肯定式、鼓励式、赞美式、赞赏式等激励,可在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自信,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生命化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1.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策略论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3.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论文

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策略论文

5.论文:数学日记写作策略

6.探讨生命化音乐教学论文

7.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8.体育教育生命化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