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论文

时间:2020-12-08 13:04:41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论文

  近十几年是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发生巨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曾沿袭半个多世纪的师范教育体系逐渐被新型的教师教育制度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关于教师职业属性的重新讨论和专业发展的重新定位,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作为职后教育的教师培训也开始向实践取向转变,传统教师培训的积习和流弊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2011 年9 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鉴于该培训项目投入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以为其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拟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视角出发,在深刻反思教师曾经失落的主体、精神和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幼儿园教师培训应当遵循的基本框架和所需条件,以为优化和完善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提供参考。

浅析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论文

  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个体发展理论

  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 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以自称“无体系”[2]的生命哲学闻名于世。作为生命哲学流派的经典之作,《创造进化论》为他带来巨大国际声誉的同时,也对包括实用主义哲学、过程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在内的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本人被誉为继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达尔文(Charles Darwin)之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上世纪20 年代,柏格森哲学由张君劢、冯友兰等人引入中国后,随即引发柏格森热潮,对我国近现代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也都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冲动与绵延:个体存在的起源与状态

  生命冲动是柏格森生命哲学思想的精髓与核心,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立的存在,而生命之所以存在则来自于生命冲动,并且这种冲动是宇宙衍生和进化的原动力。柏格森颠覆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社会进化伦的主流学说,认为宇宙进化的程序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完整生命的过程。

  (二)直觉与体验:个体发展的途径与方式

  在解决如何把握生命本质和个体发展的问题时,柏格森提出了直觉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种方法融入到个体生命冲动的绵延过程中。作为直觉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柏格森认为直觉是比抽象的理性更基本、更可靠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将其概述为:“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置身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柏格森直觉概念的提出与其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密切相关,他认为理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必须经由某种中介或符号才能完成,是从外部去理解和研究。

  二、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

  柏格森生命哲学将个体的存在价值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强调生命冲动无限前进和绵延的基础上,通过直觉去体验万物的运行和变化,这是对个体心灵和精神的最大尊重。运用这一哲学视角,关照我国当前实施的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就需要根本改变传统培训静态预设的刻板特征,将教师置于一个具有无限可能的运动场域,建构由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实践研修与反思研修四环节构成的新的培训模式。

  (一)理论研修与教师生命冲动的自由喷发

  作为培训的第一阶段,理论研修主要以教师集中学习为主。遵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立场,该阶段应以教师原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为起点,由承办机构确定若干小的培训模块,以专家引领、小组研讨、专题演讲、工作坊等多种方式推动教师自主学习。理论研修主要以培养和塑造教师基本品性、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为根本目标,基于真实或虚拟的工作现场,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形式多样的对话和交流。与传统培训将教师视为静物不同,新的培训模式在第一阶段就应深刻认识到个体内部冲动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力求个体冲动的不断唤醒和激发,一方面注重教师意识的自由表达。

  (二)影子研修与教师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

  所谓影子研修,指教师围绕前一阶段的学习经验,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导师引领下,制定详细的个人研修计划,在指定的、有资质的幼儿园进行实践学习。影子研修的主要方式包括现场观摩、园本教研、示范教学等,其实质都是围绕工作现场中发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化的'讨论学习。在此研修过程中,培训双方通常以师徒制为纽带,在共同情镜下不断发生“他者”与“我者”的交互影响。参训者将自己融入“他者”的思想,吸收原先被视为“他者”的东西,进而将吸收的东西纳入到自己生命的内核,同时将自我状态向“他者”进行适时反馈,通过“他者”的指导和矫正,促进自我能力的修复、积累和演变。

  (三)实践研修与教师直觉融合的持续绵延

  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束后,应让教师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开展实践研修,此时教师会带着前期所获得的某种经验、能力乃至专业情怀回到工作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实践自己的研修计划,进一步升华既有的学习经验,实现能力的内化和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会把前期的理论困惑和影子研修中总结的实践问题带入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在导师指导、互动讨论和实际演练等形式的帮助下,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并再次投入实践。经过循环往复的“经验→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教师碎片化的经验将逐渐转化为稳定和可具迁移性的专业能力。

  (四)反思研修与教师认知系统的循环重构

  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培训希望帮助教师提升的专业能力。在反思研修阶段,教师将再次返回培训机构,通过同课异构、工作坊以及专题汇报等形式,在与培训者、其他参训者的对话中实现认知系统的循环重构。反思研修是对以往培训环节的理性总结,也是形成个人稳定专业理念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培训者应更多发挥引导和协同的角色,以体现教师反思的问题性、自主性和建构性特征。反思研修将个体剩余的、残存的、较难内化的外部影响,通过“我者”与“他者”的多维互动,对认识理念和思维习惯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具有明显辨识度的个体认知系统。

  三、新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生命哲学意涵作为教师培训的主要价值取向和方法论基础,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立场对于优化培训效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果说个体起源与发展来自于无形的生命冲动,那么哲学立场则是维持这种冲动持续绵延,并保证其不断向上的喷发姿态的根本动力。

  (一)内生性:教师生命冲动的自然积聚

  柏格森将人的存在和发展看作是个体生命冲动的绵延,也正是因为生命冲动的不断积聚和爆发,才有个体的持续前进。柏格森对于个体内在因素的强调,也是幼儿园教师培训应当建立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具体培训活动设计上,幼儿园教师培训应依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最大程度保持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运动性:教师生命存在的持续绵延

  在阐述个体存在状态时,柏格森将生命比作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永动的河流,并可以不借助其他力量流向一个不确定的方向。[23]生命的流动由此不存在方向和界限,宇宙万物在没有终点的状态下持续绵延。作为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实践活动,教师培训正应体现这一特征,而不应过多强调培训内容和效果的预设,以及培训过程的制度性规定,而应通过培训让教师的生命和能力自由流动和生长,并把这种生长看作一种持续绵延的动态过程。

  (三)创造性:教师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

  强调创造性是柏格森生命哲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柏格森认为个体正是通过持续的自我演变才得以发展,没有演变,也就没有具体的绵延。[24]在培训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应该日益被唤醒和激发,犹如体内的“生命冲动”被强化一样,能够根据内生的需求去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由此在不同阶段,教师能看到因持续努力而发生改变的自己

  (四)实践性:教师生命直觉的现实回归

  回归现实教育场域是教师培训最大的理想追求,也是教师培训结构设计和实施的核心要素。只有让教师与教育实践做到毫无中介的融合,实现人与物的浑然一体,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实践,同时实现教师生命的绵延,为此就需要依赖柏格森所说的直觉方法论,即让教师通过内心意识状态的体验,细密地、专心地关注自我,意识到存在于内心的精神,由过去侵入未来的持续涌进的绵延[25]而走进教育实践的现场,以生命直观的方式获取对教育和人生的深切感悟。

  四、重构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外部条件

  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可以发现仍然存在着教师个体发展不强、主体对话缺失、教师参与不足、主办机构与参训教师流于形式等问题。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立足于柏格森生命哲学立场,以教师培训功能与机制的转变为着力点,结合当前幼儿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前述幼儿园教师培训新模式,并为这一模式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支持。

  (一)创设适宜的外部环境,保证教师的自由生长

  教师的个体发展不由外部环境所决定,但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在教师参与培训的全程中,培训机构与培训者要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并且要保证这种环境的宽松、自由和包容,使得任何能力基础和发展类型的教师都能在这一环境下获得归属感。

  (二)增强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参与力度

  幼儿园教师培训是一个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密不可分。这些问题可能是观念的,也可能是行为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培训双方应一起梳理与培训活动相关的所有问题,将原本无序、杂乱的问题进行排序和聚焦,确定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核心问题确定后,培训者可以运用观摩、试教、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教师“我要发展”“我能发展”“如何发展”主体意识的逐层强化,使其形成强烈的成就感,并唤起和实现他们的主体意识。例如工作坊的培训形式就有助于颠覆传统培训中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三)推动迁移能力的塑造,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虽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所有培训活动的关键,但是遵从柏格森生命哲学立场,幼儿园教师培训就不仅应关注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更应注重教师迁移能力的塑造。这一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与评估,也包括教育实践的体验与反思,并借助团队合作形成教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正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些素质将伴随教师日后的一切行为。

【浅析柏格森生命哲学与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的重构论文】相关文章:

1.生命与时间的哲学论文

2.浅析体育的生命哲学

3.关于电视生态的理想窘境与哲学重构的论文

4.柏格森生命哲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智慧的启示论文

5.浅析艺术法规的哲学与逻辑的论文

6.浅析索绪尔与胡塞尔语言哲学比较论文

7.中国哲学与生命艺术观论文

8.浅析我国管理哲学的哲学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