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新课导入法

时间:2020-09-04 10:08:55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学新课导入法

毕业论文

湖北省郧县高庙中学/王明川

  如何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是每位生物教师不得不认真思索的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如何导入新课是最关键的1个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的性情,每1节课如何开头才能把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思维调到最佳状态,那就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言,通过导言把学生的注意力牢固地吸引住。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入新课的几点体会。
  1.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1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1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1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1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1个更加硬挺,另1个却软缩了。利用这1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1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1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1致的。让学生数1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1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1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1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5.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1。教学中,适当介绍1些生物学史或科学家的传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1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细胞”1节之前,先简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细胞”。从此,“细胞”1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1部分。那么,1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这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引入新课。
  6.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1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1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我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7.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每节课的后面,都设有与过去教材中的复习题类似的“动动脑”这个栏目,所提出的问题都是1些紧扣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只要学生积极思维,1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1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学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1题“在暴风雨中,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很难被拆断,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但要明确回答出来,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学生思索1会后,不少人回答“这是因为树干粗大而坚硬”,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由此导入新课。
  8.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以及正文的黑白插图若干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学习也处于1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到“花的结构”这部分时,因时令已进入深秋,鲜花少,不宜运用实物教学,而这部分的知识又很重要,怎么办?我选择了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1上课,我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却很少有人思考它,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1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9.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1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1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而是在黑板上展示1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1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1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初中生物教学新课导入法

【初中生物教学新课导入法】相关文章:

1.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2.例谈物理新课的导入方式论文

3.初中生物课生活情境导入探索论文

4.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探究论文

5.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艺术论文

6.《经济法》教学新突破论文

7.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策略分析论文

8.初中生物听评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