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对进步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

时间:2020-10-29 12:35:17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产业内贸易对进步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并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进步我国外贸竞争力的适应性,最后提出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进步我国外贸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链 产业内贸易 外贸竞争力
  
  产业内贸易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这里的同类产品是指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最具权威的是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GL)指数,公式如下:Bi=1-(Xi-Mi)/(Xi Mi)其中Bi表示一国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Xi为产业的出口值,Mi为产业的进口值。据1978年资料,产业化国家的均匀GL指数为52.8%,新兴产业化国家为43.04%非新兴产业化国家为25.87%。由此可见,GL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GL指数将逐步上升,产业内贸易正在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飞速,出口额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26位上升为2002年的第5位,在出口额构成比重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由1992年的38.49%上升到1999年的53.64%,这正符合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可见,作为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必然要加进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来。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发展中国家产业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产业内贸易水平就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笔者以为,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进步一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应从产业内贸易的产生出发,而不能笼统地以为所有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能有效地进步一国的外贸竞争力。
  
  产业内贸易的产生
  
  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产品差异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水平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说”以为产业内贸易多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进行,这些国家居民的收进水平相似,对产品的需求结构相似。这些国家生产同类的产品,这些同类的产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这些属性的不同组合会使商品产生水平差异,这些国家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对同类产品中的水平差异产生不同的需求,同类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得以产生。
  垂直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垂直差异,指产品质量上的差异。消费者对商品档次的需求是有差异的。不仅国家之间存在这种差异,一个国家内部也存在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又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收进差异,收进高的消费者偏好高档商品,而收进低的消费者偏好低档产品,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出现高收进国家进口中低档产品和低收进国家进口高档商品的产业内贸易。
  技术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技术差异产品推动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先进的产业国技术水平高,不断推出新产品,而技术后进国家则主要生产已经标准化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这样,处于不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同类产品就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跨国公司的水平一体化投资产生的产业内贸易
  所谓水平一体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和市场规模相似的国家进行类似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进行平行分工,东道国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从母国获得相同或相近的生产技术,从事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活动,由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母国和东道国在同类产品上进行贸易,因此跨国公司的水平一体化投资也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来源之一。
  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投资产生的产业内贸易
  垂直一体化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实行纵向分工,母国从事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活动;而东道国则从事产业链中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活动。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有所不同,这种垂直一体化投资方式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投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