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控制权配置

时间:2020-10-27 13:47:22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企业控制权配置

  [摘 要]企业权利的公道配置,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发挥。在影响企业绩效的各种权利和制度安排中,企业控制权是 关键。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针对的是作为单个体的原子,是整体意义上的控制权;而非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 制权针对的是原子内部系统,原子内部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互联互动系统。企业控制权是这两种控制权的有机结 合与动态协调。

  [关键词]企业;所有权;非所有权

  一、企业控制权题目的提出

  关于公司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并引出控制权制度安排的理论题目,最早是1924 年由Veblen述及的,而Berle 和Means 则从经济学命题角度,把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题目摆到了公司理论争议的中心位置。此后,Baumol 、Williamson、Marris和Calabresi 等都对“二权分离”与否题目作过实证分析。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研究,有关控制权理论研究更加深进。将其纳进正式的契约理论模型研究是近20 年来的热门课题。Grossman 和Hard 开创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研究,Aghion和Bolton 则提出了资本结构模型,探讨了在合约结构中控制权应如何配置以取得效率。其他还有如Harris 和Raviv 的投票与剩余所有权匹配模型,Dow 的讨价还价模型,以及杨小凯和黄有光的企业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型等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对于企业控制权的配置题目,现有文献存在众多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大量新型企业的出现,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作用的日益重要,不同理论之间就此题目的争论也变得更为激烈。随着现代公司制企业资产权利的控制结构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企业控制权也就具有多元和***度特征。当我们考察企业资源的构成和企业内部契约的特征时,依据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权利分布,可将企业控制权划分为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和非所有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两个层次,股东拥有所有权意义上的控制权,经营者拥有非所有权意义上的控制权。当然,企业控制权与一般意义上的控制权是有差异的:一般意义上的控制权侧重于主体对于客体的尽对意志,而企业控制权意义上的企业控制权主体实施其意志是相对的。对于企业物资资源而言,在企业法人制度下,其最初的所有者即股东个人虽拥有所有权意义上的控制权,但无权随便撤回其对企业的投资,而只能是通过资本市场转让股权来实现,企业所有权主体的变化不一定意味着企业控制权的变化。对于企业人力资源而言,企业治理者和企业生产者拥有非所有权意义上的控制权,是一种派生的控制权,其权能范围受授权者授权范围的约束。

  二、基于所有权意义上企业控制权配置

  1.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条件条件

  企业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在客观上要求“空间上的并存性、时间上的继起性和产权上的稳定性”。企业只有取得完整而稳定的现实资本才能实现资本的增殖,完成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的循环。股份制将回属于不同所有者的资本集中到企业,随着企业所有权的权能分解与运动,以及所有权主体的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从而融集到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的规模化资本,实现众多所有者的经济资源在企业内的稳定性联合。企业法人产权的稳定性是企业控制权的核心环节。正是法人产权的稳定性,资本规模化或出资者分散化无论怎样演变,都不会直接影响经营性资产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本质要求。固然所有权的“控制权威”似乎已今非昔比,但这并不是剥夺股东所有权对企业资产的本源性控制权能的理由。在这里,所谓“本源性”,主要是从两个意义上说的:第一,法人产权和生产经营权中的控制权能,是从股东所有权中派生出往的,而股东仍然得保存着未被分离出往的所有权控制权能;第二,股东所有权的控制权能依然具有终极回属性和终极决定性的“控制权威”,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有权控制权能。而作为企业法人代表机构的董事会,依法拥有对企业资产进行相对独立的占有、支配和处分的控制权能,这些控制权是排他性的,无论是单个股东还是非企业股东都无权侵犯,这也就确保了法人履行民事权利的稳定性能力。基于以上论述,我们以为企业股东对企业资产本源性的控制权能以及法人产权的稳定性是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条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