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的现金治理

时间:2020-10-27 18:47:06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民营企业的现金治理

[摘 要] 伴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治理力度不足的题目也日益显露出来,较为明显的是,民营企业现金治理较为混 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本文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从民营企业现金治理存在的题目进手,提出了加强民营 企业现金治理的建议,并指出了加强现金治理对民营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营企业;现金流量;现金治理
  
  一、民营企业的特点
  
  1.经营机制的“四权”。民营企业之所以近年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经营机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经营机制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权”:高度的自主决策权;独立自主的经营权;择优录取的用人权;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这“四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政企分开,确立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立法人地位,这是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活力的根本所在。 企业小,机制灵活,随着市场应变。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固然有了些年头,但主体上,民营企业还是以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规模小,转型快,能够及时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为了企业生存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方向,不像大企业那样转型困难。
  2.家族经营模式呈主流现象。目前民营企业大多还是家长式治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于是出现了财务整体治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由于受到家族式治理的影响及财务职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导致财务部分没有真正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滞后和治理失控,甚至造成企业如昙花一现的后果。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只有3到5年寿命的根本原因。
  3.融资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到这两年融资方面政策上固然有所松动,但根本局面依然没有好转,融资难已经是民营企业公认的瓶颈。企业在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警惕企业财务危机,另外一方面,因缺乏资金导致再生产投进跟不上,不能像西方民营企业一样,得到金融系统良好的支撑与护持,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缺憾。
  4.治理水平较低。民营企业的治理实质上是国营体系治理改良简化版,加上中国传统的家长治理制版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触及正规化治理时,每每在矛盾冲突下胎死腹中。固然个别民营企业依靠强有力的领导能够突破这个怪圈,但民营总体上,迄今为止,始终无法逾越治理混乱的困境,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分工不明确,兼职多,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记账,只是在必须向上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治理乏力。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现金治理存在的题目
  
  现金治理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减少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民银行不断加大对现金治理的力度,各金融机构治理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现金治理工作也日趋规范。但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治理者,在思想上还没有熟悉到现金治理是企业财务治理的核心,致使现金治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现金治理长期停滞于生产经营型的治理格式中。当前,民营企业现金治理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题目:
  (一)现金治理意识薄弱。一些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小作坊”、“夫妻店”起家的民营企业,其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对财务会计治理的要求和作用不重视。而且,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痴迷于自己的经验,错误地以为企业效益是靠营业额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治理管出来的。这种熟悉上的偏差,使得民营企业的领导者以为现金治理可有可无。财务职员对现金治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应负的职责,对领导的违规行为,没有及时提出意见及阻止,一味地以领导意志办事。现金的随意使用,造成企业现金闲置,或因治理不善,需要资金时却因缺乏周转资金而陷进困境,更严重的是使会计信息失真。现金治理意识的淡漠,造成了现金治理制度的缺位。较典型的是一些民营企业由老板娘任出纳,把握财政大权,只聘一个记账员记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