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时间:2023-03-24 07:13:40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工商行政治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先容,我国私营企业数目和注册资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仍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往年底,全国登记私营企业659.42万户,注册资本11.74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底增长9.02%和25.02%。私营企业在内资企业的比重也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70.91%。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中的尽大多数是家庭作坊,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现在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也要完成两件事: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培育。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因素,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面临很多困难和误区,特别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
  一、民营企业成长环境,导致自身机制发育不良。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使得民营企业自身机制受外部影响较大,发育不良,思想偏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培育从实验到逐步成熟,布满了坎坷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很多都经历了一次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洗礼。市场本身的多变和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企业的成功赖以对市场的正确猜测和宏观政策的把握。民营企业家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成功,基本上是靠机会加勇气,悟性加能力而成功的,成功之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经验是制胜的宝贝,机遇是成功的支撑,企业发展关键靠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至于企业文化,是可有可无的,即便有,也是关乎脸面和形象的工程。比起生产治理和市场培育来,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的企业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逐利性、投机性和随意性。企业更多重视的直接产生利润过程,对企业文化的作用熟悉不足。有的还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劳命伤财的事,短期逐利意识严重,企业文化培育的意识淡薄。除了少数民营企业自觉文化建设之外,大部分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熟悉不够深刻。因而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竞争力等缺乏清醒的熟悉,也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来,没有把其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紧落实到实处。很多民营企业家以为,培育企业文化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企业制度建立和进步产品质量上。有的民营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照搬别人的所谓文化模式,追求大而空的“求真务实、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等口号或形式,忽视了自己发展需要的、内在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培育,造成了文化务虚,制度务实。有的企业则片面地以为西方的治理模式之所以成功,是他们什么都通过制度来治理,通过宠大的制度体系来管人,所以人的因素在治理当中占较少比例,这也是当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一个通病。殊不知,中西方企业的差距不仅仅在于治理方式、治理体系、治理技能、治理能力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在治理理念上的差距而形成的治理文化和意识的差异。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到最佳状态,才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二、我国企业家处于产业链的中下层,自身素质比较低,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
  我国企业家多是“土老板”,职业化水平差。个人精神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带有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的功利性导致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此外很多企业不能从高工资、福利和企业文化上吸引和稳定员工,反而为了千方百计少付工资,人为延长劳动时间,剥削工人工资,有的则把工资作为牵制员工活动的工具,更不会花钱培训员工,结果适得其反,员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不认同,有的还有抵住情绪。个别企业家为了追求利润,市场行为缺信,不惜冒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程度。有的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家长制,决策层职能失效。无形中创造了“家族观念盛行,任人唯亲,缺乏信任和理解”的氛围,沟通渠道上自上而下,强制性灌输,打击和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使得员工没有安全感和回属感,更多的考虑自己所得,造成员工被动接受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的价值观一直处于低层次和单一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状态,不利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达成,也就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家感到企业后劲的匮乏,不同程度地出现士气不高,政令不通,效率不高,凝聚力不强的现象,有些企业家出现了困惑,表现出一筹莫展的神态,有的企业家纷纷重金邀请咨询公司为其指点迷津。当然,当企业领导对企业命根子把握不准的时候,邀请专家诊断是正确的选择,但咨询的方案也就未必对企业全部奏效。由于咨询公司的资料来源于其对企业的熟悉和短暂的调研,未免有失真的可能。此外咨询公司本身的水平也有局限性,因此,企业自我诊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重新审阅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题目,特别是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偏差,重新熟悉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相关文章:

论悔恨05-07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浙江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研究06-05

论税权划分05-11

论批判的终结05-28

论概念设计05-28

论人生的选择05-29

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分歧论文05-19

谈民营企业的管理瓶颈—信任机制的缺失08-04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分析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