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时间:2020-10-26 08:48:05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劳动力参与率这个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先容和分析,阐述现今我国劳动力参与率偏高的现状,并分析其现象背后的成因,同时提出适度降低劳动力参与率以缓解就业压力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参与率经济转型期 人口老龄化就业关联型社会福利政策
  
  经济学家普遍以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这些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均是正相关的关系。其中,在考察人力资源这个因素时,人们以为,在一定时期人口数目相对是固定的,以为经济增长的幅度和速度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质量。但实际上,在人口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数目并不是固定的。劳动力参与率便是这样一个衡量指标。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状况。根据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的经验,劳动参与率反映了潜伏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进与闲暇的选择偏好,它一方面受到个人保存工资、家庭收进规模,以及性别、年龄等个人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劳动力供给选择,并终极影响了社会整体的劳动参与率。
  
  一、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1、年龄、性别因素
  
  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远低于男性,这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在社会分工中更多地承担了家庭中子女的抚育责任和更多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社会上劳动力雇佣方对女性劳动力的歧视普遍大于男性。随着六七十年代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很多适合由女性从事的职业逐步出现,才使得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偏低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劳动力参与率的性别差异中,两者之间相差的程度还呈现出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往往有着不同的劳动偏好和不同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不同年龄段的劳动力参与率各不相同。
  
  2、教育发展因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使得知识和技能在企业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市场竞争的激励,企业对人才所具备的能力要求的提升,使得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异常严重。竞争的激烈使得更多的劳动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来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这就推迟了劳动者进进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降低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受教育者的比例有所升高,劳动者进进劳动力市场的均匀年龄增大,我国劳动力参与率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收进增长因素
  收进因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劳动者单位就业收进的增加会加大闲暇的机会本钱,从而诱使一些原来没有加进就业队伍的人开始选择工作,促使劳动参与率的进步。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收进水平不高的人来说,收进因素将会是决定增加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这种影响就是收进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收进效应。另一方面,收进的增加又可能会使得一些家庭收进水平较高的劳动者退出劳动力队伍,从而降低劳动参与率,体现出收进增长对劳动供给的替换效应。收进的增加对个人劳动力参与抉择的影响是相反的,这两种效应对个人影响的强弱将终极影响个人参与劳动的决策,从而影响总体的劳动力参与率。
  
  4、产业结构因素
  在宏观经济中,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之一。由于第三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最大,因此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例也决定了劳动力参与率的大小。在60-70年代西方各国的高速增长时期,各国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带动了这些发达国家总体劳动力参与率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