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流通业的物流再造

时间:2020-10-25 17:26:49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现代流通业的物流再造

内容摘要:物流在流通业的表现对流通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商品终极价格的确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概括了流通业中物流存在的题目,并探讨了物流在流通业中的四种模式,即: 自营物流、外包物流、共同化配送、供给商配送;重点分析了贸易企业采取自营物流或外包物流的最优时机;并指出了流通业的物流将朝着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供给链优化和优化采购环节等方向发展。  关键词: 流通业 物流 再造
  
  本文所涉及的流通业的物流是指与零售业有关的物流,是指商品从供货方到零售企业以及通过零售企业销售给消费者的物流过程。这里的供货方可以是生产厂家也可以是批发商,物流活动是围绕如何进步流通业的物流服务水平、进步配送效率和降低零售商品的销售价格而进行的。
  
  我国流通业的物流现状
  
  
  我国的流通业不断发展,从1978年到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45842亿元,增长28倍,均匀每年增长15%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匀实际增长率达到9%以上。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流通领域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部分流通企业走向团体化、规模化、品牌化。另一方面,流通业中的物流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效率偏低,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的瓶颈。集中表现为:物流的基础薄弱;对物流的熟悉不深;社会资源的浪费;同一配送率低;配送经济性差;配送运营水平有待进步;人才不足和劳动效率的低下;缺乏经营指导和示范性样板。
  
  流通业物流模式的选择
  
  本文根据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将其运作模式分为:
  自营配送模式
  从方便和便于治理的目的出发,很多贸易企业采取以自建为主的物流系统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01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当中,有80%的企业拥有自建的配送中心,在连锁超市企业当中这一比例更高。现代化物流的实现必须依靠配送中心来实现商品的集中储存和配送,以实现在企业内形成一个稳定运行、完全受控的物流系统,满足超市对于商品多品种、多批次、低数目的及时配送的要求。该模式既有利于保证和保持良好的服务水平,又便于企业对超市物流各个环节的治理和监控。
  外包物流模式
   一些中小型贸易企业由于物流业务量相对较少和资金实力欠缺,不适于自己建设配送中心等一些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服务性工程。因此,这些企业通常会采用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同盟的方式,将业务外包,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来完成仓储和配送任务,以完全实现或近似实现本企业零库存的目的。日本大约有30% 的连锁超市将其配送业务外包给社会化的专业配送企业,我国的流通业中在物流配送方面第三方物流的比例还比较低,行业的规模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步。
  共同化配送模式
  共同化配送是指多家贸易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公道化,在互惠互利原则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或租用配送中心,制定共同的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特别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目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此模式主要是能解决运输车辆跑空车和运费上升的题目,特别是当数个产地和销地相距较远且又有交叉运输时,其优点尤为突出。采用共同化配送,既能减少企业的物流设施投资,便于将分散于各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设施集中起来并形成协力,从而能高效率、低本钱地为有关企业提供满足的物流服务。
  供给商配送模式
  供给商配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贸易企业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商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我国的大型生产企业,如很多大型电器厂家(如海尔、海信等)、食品生产企业(如康师傅等)以及国外有实力的日化产品厂家(如宝洁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分销体系,将分销渠道直接参与到贸易企业的分销物流活动当中,并且根据商品的属性、运输间隔、自己的运输能力以及季节等条件安排有关物流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