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贸易的专业化、连锁化、大型化

时间:2020-10-25 17:26:57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德国贸易的专业化、连锁化、大型化

内容摘要:德国的贸易初看比较落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实在质上相当发达。本文总结了其专业化程度高、连锁化程度高以及购物中心占据重要地位等3个特点,结合国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对我国贸易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流通产业 专业化 连锁化 购物中心
  
  联邦德国事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之一,尤以汽车、机械、化工、电工等产业著名于世。那么它的贸易怎么样呢?我这个研究贸易的人对此非常关心,前年由于一次进修的机会,笔者有幸在德国生活了一年,通过对德国流通产业的观察研究,获得不少的体会心得,特总结成下文,希看对我国贸易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也许由于文化传统以及发展阶段不同,初到德国的人会有以下感觉:德国城市的市中心非常小,超市规模都较小,街上店里购物的人也未几,买东西经常找不到地方,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德国的贸易不发达,与其申明显赫的产业不相当。
  但只要住上一段时间以后,这个想法就会逐渐改变。德国贸易不仅不落后,而且可以说是高度发达,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贸易企业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形成一种错位竞争态势
  德国贸易的业态多样化,而且各具特色和上风,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目标顾客。百货店一般位于市中心,或者大的购物中心里,经营品种除了少量的书籍和电子产品外,以服装、首饰和化妆品为主。各类超市以食品和日用品为主,还有服装专卖店,以及专门经营电器、家具、灯具乃至高档餐具等的专业店。这里值得一提的有两家连锁店:ALDI和Multikauf。
  ALDI属于平价折扣店,占地面积不大,一般是600平方米左右。主要销售食品及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定位于中低收进居民,价格比其他商店便宜1/3到1/2。其主要特色在于大进大出、薄利多销,经营的商品都是普通大众购买频率最高的东西,所以周转率非常高。ALDI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萧条中迅速扩张,开办的店面数和销售额飞速增长,由于其单店销量就很大,加之遍布德国内外的销售网络,在进货时的价格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更加确立了它在市场上的上风地位。在2001年的德国富豪排名中,ALDI老板战胜宝马公司老板高居榜首。
  另外一个就是仓储式超市Multikauf,它一般位置比较偏远,装修非常简单,主要以低价吸引顾客,而非优美的购物环境。二是员工人数非常少,数千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只有2到3名员工,大大节省了工资用度。三是将仓库和商店合二为一,节约了存储用地,可以摆放和展示更多的商品。Multikauf与著名的麦德龙超市不同,没有实行会员制,直接面对大众销售,固然销售额不高,但各项本钱也很低,所以还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这些各具特色与上风的商店市场定位各异,又处处竞争,形成一种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既丰富了德国贸易的内容,又增加了民众选择的空间。
  
  品牌连锁化程度高,形玉成国乃至国际网络,同一采购、仓储、配送,可以获得巨大的规模效益
  德国贸易近30年的发展历史表明,传统的单店经营已经越来越少,企业只有相互吞并,形成连锁团体才有生路。现在在德国的大小城市人们只能看到两家百货商店:Kaufhof和Karstadt,其中Kaufhof还属于麦德龙团体。Karstadt和麦德龙两大团体不但拥有德国主要的大型商场,而且还控制着各种不同名称及规模的连锁店,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贸易就不断进行着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终极形成了两大团体主宰市场的局面。追溯一下德国连锁商店的股本结构,其终极的所有者,两者必居其一。不要说单个门面的企业无法生存,即使大连锁店,一时经营失当,也会很快被竞争对手吃掉,贸易竞争的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原因是大型连锁店与单个商场相比,在治理用度和采购本钱上拥有无可相比的上风:连锁团体采购量大,可以直接从制造商处进货,因而可以获得非常优惠的报价,而单个商场对供货商而言无足轻重,在商品采购价格上就先输一招;连锁团体可以将一套成功的治理模式推广到各个分店,借以进步整体的治理水平;物流竞争是现代贸易竞争的重要内容,连锁团体的物流与后勤系统可以同时为众多分店服务,大大降低了单件商品的物流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