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时代的治理创新

时间:2020-10-21 15:51:13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企业信息化时代的治理创新

摘要:本文基于对ERP、协同软件的,将信息化与治理创新结合,来考察信息化是如何推动治理创新的。在企业信息化初期,信息化引起了治理创新;随着以技术运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的快速,企业治理需求又推动了治理软件的创新与开发,治理需求与信息化相互促进融合,从而在以信息和客户导向的背景下,终极实现企业精确治理、整体协同、全面激励的治理目标。
关键词: 企业信息化ERP协同治理

一、企业信息化

林毅夫、李永军(2003)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为:企业运用信息与通讯技术来改造自己的业务与流程的过程。这种转化或改造过程既包括运用网络技术来实现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外部相关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分享和合作过程,也包括运用机技术来改造企业内部单个工作的过程。按照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将前者即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过程称为“高级的信息化”过程;与之相对,以网络技术出现之前的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过程则称作“低级的信息化”过程。低级的信息化主要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低级的治理过程信息化,如办公自动化系统(OA)。
与低级的企业信息化不同,所讨论的信息化主要是以网络技术的运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高级的企业信息化是运用新的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各个离散的个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体之间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分享。从企业价值链和业务流程的角度来划分,高级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供给链治理、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治理等。

二、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协同治理软件的应用

(一)ERP系统在的迅速发展
ERP在中国应用的导进阶段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国外治理软件开始到90年代中期(1981-1996)各大企业纷纷开始应用MRPⅡ。但由于产品复杂、实施周期长、本钱高,加之当时企业自身的治理水平和IT应用水平并不高,企业成功实施ERP的概率很低。
1997年开始至2004年,是中国ERP应用的成长期。这一时期,借助中国企业电算化的蓬勃发展,诞生了像用友公司这样一批基于标准财务应用的财务软件公司,并在推动财务软件普及应用的基础上,扩展供给链、生产制造、人力资源等企业治理方方面面的应用,发展成长为代表民族软件产业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RP(企业治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由于产品简单适用,实施周期短,本钱低,并有财务软件普及带来的企业治理和信息化水平的进步,国产ERP产品在众多中国中小企业取得了成功应用。从本质上讲,ERP是一套信息系统,是治理者解决企业治理的一种工具。在ERP的`系统设计中可集成某些治理思想与内容,也可帮助企业提升治理水平。但是,ERP本身不是治理,它不可以取代治理。不少企业由于错误地将ERP当成了治理本身,在ERP实施前未能认真地分析企业的治理题目,寻找解决途径,而过分地依靠ERP来解决题目,也导致了很多企业ERP应用的失败。
近几年,我国系统治理软件市场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根据计世资讯(CCWResearch)的数据显示,预计2006年,我国系统治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5.34亿元,同比增长12.9%。固然 ERP在短时期内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但企业的成长变化以及应对市场竞争变化的快速反应需求,要求企业治理软件具有能够随需应变地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治理需求的新特征。因此将ERP的发展推向“业务基础平台”,平台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实现随需而变的治理特征成为可能。这一阶段,各大ERP软件开发商都开始了他们平台产品的研发, 像SAP、甲骨文、微软等国外ERP供给商和金蝶、用友、点击、东软等国内ERP供给商,还有以思维加速、普元、科诺为代表的独立平台提供商等都融进了这场软件平台化的浪潮。对整个软件产业而言,“业务基础平台”软件的成功应用至少有两个意义:可以快速地研发高集成、适合自己的高个性化应用软件,可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所有需求,它对企业有着不同以往任何软件的价值;开创了一种信息化建设的全新合作方式:用户、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提供商、行业内系统集成商三者合作,共同建设成功的信息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