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

时间:2020-10-21 09:11:44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

摘要:判定与决策在治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阐述了判定与决策的基本过程。传统经济学假定人在判定与决策的过程中是完全理性的,但在实际的决策中并非如此。文章在回顾了Simon的有限理性与Kahneman和Tversky的直觉与偏差的基础上,分析了决策与判定过程中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  关键词:决策;判定;有限理性;生态理性;社会理性
  
  期看效用理论假定决策者对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及其概率拥有完全的信息,能够充分理解这些信息,并能够对各种结果做出比较,选择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案。但在现实中,由于内在和外在的约束条件的存在,决策者很少按照期看效用理论进行决策。期看效用理论固然是一个完美的标准化的决策模型,但不能描述实际的判定与决策过程。本文的第一部分阐述判定与决策的过程;第二部分回顾基于Simon的有限理性的判定与决策理论;第三部分分析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第四部分分析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社会理性。
  
  一、 判定与决策过程
  
  Hasie(2001)指出判定与决策理论研究的核心题目是人们如何根据愿看(Desires)与信念(beliefs)选择行动方案(Courses of Action)。行动方案是指可供选择的行动空间;信念是指对各种有关客观状态的信息的把握、对外部各种不确定事件出现概率的推断、对实现每一行动方案的各种手段的判定以及对各种行动方案终极结果的估算;愿看是指对各行动方案与不确定事件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各种结果的偏好。决策的过程涉及三个方面:罗列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估计各种不确定事件出现的概率;推断出各种方案在不确定事件作用下产生的后果。理想的决策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能有效达成决策者愿看的决策。决策的过程也是决策者搜集与加工信息的过程,也是判定的过程。
  传统的经济学假定人是全知全能的,能够搜寻到所有备选的行动空间,在外部环境确定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从中选出效用最大化的方案。而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则假定理性人(Rational Individual)能够估计所有不确定事件出现的概率,能够根据贝叶斯法则推算后验概率,并根据期看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行动方案。
  理性选择理论是标准的判定与决策理论,但不能精确描述具体情况下的决策。标准的决策与判定理论与现实中决策与判定过程存在很大的差距。标准的理论旨在阐明决策与判定的原理,是抽象与概括的,其结论根据一系列的公理经过逻辑推理得出、所以普遍适用、不受时间限制。因而,标准的决策与判定过程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并且融合了所有可得到的信息。治理实践中判定与决策过程则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做出有用决策。实践中决策质量的高低由解决实际题目的有效程度决定,与所构建的理论的精确程度无关。实践中的决策与判定需要做出切实可行的决定并采取适当的行动,与具体的决策环境相关,是针对特定情况做出的反应,因而,在情况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治理实践中的决策会导致严重的错误。
  理性决策思维方式崇尚的是规范研究,即注重“应当是什么”的研究。这种标准化的决策理论固然精确、完美、逻辑一致,但现实中,由于决策者内在的约束(Internal Constrains)和外部约束(External Constrains)使得现实的判定与决策过程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完全理性。
  
  二、 对完全理性的判定与决策过程的质疑
  
  人类自身在时间、留意力、记忆力、信息搜集与加工等方面存在很多约束。Simon 首先提出有限理性,Kahneman和Tversky发现了启发式与偏差,他们分别从理论及经验两个层面对完全理性提出了质疑。
  心理学学者Kahneman和Tversky通过行为实验证实人的决策往往偏离标准的决策理论——期看效用理论。他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识别出了各种直觉与偏差,如代表性直觉(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易得性直觉(Availability Heuristic)、情绪直觉(Affect Heuristic)、原型(Prototype Heuristic)、锚定(Anchoring)与调整、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乐观(Overoptimistic)等。其研究范式被称为“启发式与偏差”(Heuristics and Bias)方式。这种研究方式是通过设计实验来研究那些偏离完全理性的行为,总结出系统性的直觉与偏差以猜测和解释判定与决策过程中的偏离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