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

时间:2023-03-22 08:48:22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

[摘 要] 知识型员工是中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支配、治理、运用企业内其他资源的主导性地位。对于知识型员工 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 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理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 约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本文从心理契约的概念及特点进手,通过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提出了知 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的治理对策。

员工的心理契约是指在组织与员工的互惠交换关系中员工所感知到的彼此为对方提供的责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相比契约来说,心理契约的内容固然大多以模糊性和隐含性为特点,但它同样是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决定因素,因而是人力资源治理和组织行为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员工成为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上风的战略性资源。如何把握他们的特点和需求,进步他们的工作满足度,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赢”目标,已成为人力资源治理研究中的一个主要任务。研究表明,要激发起知识型员工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和创造力,仅仅依靠经济契约(劳动合同)及其隐含的外在激励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心理契约的研究有可能成为知识型员工激励手段和治理的突破。

一、心理契约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所谓心理契约,是指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心理契约反映的是组织与员工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蕴藉的心理期看。心理契约一方面反映了组织成员加进组织的动机与目的,如期看在组织中获得回报、提升、自我实现等;另一方面又反映了组织对员工的一种期看,如希看员工对组织忠诚、尽职、奉献等。尽管心理契约是内隐的,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它是影响企业与员工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员工期看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为实现企业的有效治理提供很大帮助。
一般来说,心理契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心理契约是一种不完全的契约形式。由于员工个人和组织都是有限理性的,同时组织的外部环境又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都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因此,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一样具有不完全契约的性质与特征。(2)心理契约是一种动态的契约形式。如同经济契约一样,心理契约是依据缔约当事人的日常习惯、合作诚意和信誉来执行的。但不同的是,经济契约在签约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则随环境变化总处于一种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是一种不稳定的契约形式。(3)心理契约是一种主观的判定或认同。由于心理契约夸大的是雇佣双方的心理期看,即一方希看为另一方付出什么,同时又希看从另一方获得什么,这种彼此的责任和权力是与知觉相关的,因而带有主观判定的成份。(4)心理契约的违反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经济契约的违反可以通过手段来强制制约,心理契约却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的效力,它往往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组织还是员工违反了心理契约,都将影响他们的信誉,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目标的达成。(5)心理契约违约后果的不确定性。心理契约的违约所产生的后果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双方的知觉和处事,可能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动来处理某种违约行为。
以员工满足度为主体的员工心理契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工作类型、同事关系、福利情况、受尊重与公平待遇、工作安全感、提出建议的机会、报酬、工作绩效的认可、提升的机会。因此,员工的心理契约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满足度、组织承诺、工作安全感、雇佣关系、动机、缺勤率和离职意向等。假如一个组织只夸大经济契约而忽视心理契约的话,则会导致员工个体重新评价自己和组织的关系,并对组织承诺、工作绩效、工作满足度和员工离职率等形成不利的影响。相反,假如员工的心理期看和经济期看都能够得到满足的话,则他们往往会体验到工作满足感,愿意留在本组织中并努力工作。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需求

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个名词,他以为所谓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把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主要通过脑力劳动创意、分析、判定、综合、设计,从而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知识型员工为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多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1)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2)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看。(3)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和自主性。(4)具有强烈的个性及对权势的蔑视。(5)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6)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丈量和评价。(7)工作选择的高活动性。
基于知识型员工的鲜明特点,根据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以作为知识型员工典型代表的高企业中的研发职员为例,其主要激励因素依次为:工资报酬与奖励、个人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司的前途、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其心理契约的主要内容为:信任和尊重、得到公平对待、提升和进步的机会、开放和老实的交流沟通、对业绩的承认、开展职业培训、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绩效挂钩的薪酬和奖金、治理层的支持以及有竞争力的高工资。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不但要考虑企业内外部的环境,更需要考虑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应该物质与精神激励并重,重视知识型员工的发展、成就和成长。
在组织和知识型员工之间建立的心理契约是组织与知识型员工之间双向的心理期看。对知识型员工来讲,心理契约的无形约束能使自己不断以心理期看来审阅自己与组织的发展,促使知识型员工在环境动态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将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组织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进步对组织的忠诚度。而对于组织来讲,则可以减少治理本钱、丰富治理手段、进步治理效率,以无形的方式留住知识型员工。

三、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和他们对企业的奉献态度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命运。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他们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治理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能的过程,是保证知识型员工生产出高水平的内在激励和承诺(主要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愿意多干和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也是构建组织成员的“生命共同体”的过程。因此,加强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对进步组织的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招聘过程中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员工心理契约的形成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些内容可能在员工正式和组织接触前就已通过各种其他非正式渠道形成了,但毫无疑问,招聘过程是个体与组织初次发生正式接触的时候,也是员工心理契约形成的正式阶段。因此,招聘过程中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这不仅有利于进步雇佣双方对心理契约理解的一致性,而且可以在招聘阶段过滤掉一些员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关于企业的不符合实际的信息和期看,以免这些信息和期看成为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所以,企业不但要为应聘人提供现实的工作预览(即雇主向应聘者表露未来工作的真实信息),而且应该清楚地、系统地为现任员工提供他们将来在企业里所扮演的角色的预览。这种招聘方法能够帮助求职者正确理解雇主的期看,建立相互信任,减少求职者对工作的负面熟悉,并降低未来的员工活动率。
2.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要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氛围。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同等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指的是现代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应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发挥这一基石之上,企业的一切经营治理活动都围绕如何正确发挥人的能力而展开。通过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无疑会为达成与维持“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因此,这种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求企业及其治理者为员工的能力发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机制、正确的举措和宽松的企业氛围。在这种文化之下,企业领导与员工上下同心,使经营理念得以落实,共叫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实践,从而真正实现人与事的完美结合。
3.塑造有价值的远景。为知识型员工描绘出组织与个人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组织与个人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知识型员工拥有组织所需的专业技能,思维活跃,自主性强,因而没有必要用严格的制度来治理他们。治理者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指引方向,确定工作标准、价值观和绩效标准。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讲,远景的塑造必须既符合员工的价值观,又具有挑战性。组织目标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与知识型员工价值观的吻合程度。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在心理上引起知识型员工的共叫,知识型员工就会更愿意奉献他们的忠诚与才能。另外,挑战性目标对知识型员工来说也十分重要,由于这不仅是一个对知识型员工能力考察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治理者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表明,设立挑战目标,让知识型员工有发挥才能的更大空间,会进步知识型员工对治理者与组织的心理认同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巩固心理契约打下基础。
4.实施全面的薪酬战略。知识,员工的薪酬不再是简单的收进分配,而成为知识型员工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因此,公道的薪酬制度不仅是吸引和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条件,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所谓全面的薪酬战略,就是组织将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公司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开支,如住房补助、俱乐部会员卡、公司配车,等等。“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它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比如,吸引人的公司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参与决策、更多的责任、个人成长的机会、更大的工作自由和权限、更有趣的工作以及多样化的工作活动,等等。“外在薪酬”与“内在薪酬”构成完整的薪酬体系。比较而言,这些“内在报酬”对知识型员工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实践证实,由于知识型员工在他们的心理契约中对的期看和需求是全面的,其中既包括物质需求,更包括高度的精神需求,因而实施“全面薪酬战略”是实现对知识型员工全面激励和有效治理的最优模式。
5.进行的职业生涯治理。科学的职业生涯治理有助于进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工作满足度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职业生涯治理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治理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组织职业生涯发展是组织职业生涯治理和个人职业生涯计划活动相结合的结果。知识型员工比较重视发展型契约,极端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他们能较为客观地审阅自我,明晰自我发展的能力、动力和个性适合范围。企业组织性职业生涯设计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帮助知识型员工在组织内部发现职业发展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一方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营造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另一方面,企业还应根据员工的爱好、特长和公司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将与培训贯串于知识型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知识型员工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随时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努力进步他们的能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指导,促使员工的个体需要和企业的发展需要相一致,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组织的职业生涯治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内生涯发展系统达到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双赢。
6.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的明显区别之一就是它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活动需要自主性的空间,需要柔性的工作制度和灵活的治理模式。因此,为保护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对知识型员工的治理不能类同于一般员工的监控,必须在相应的制度上进行特殊的安排。应该授予知识型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工作环境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尤其是在工作和工作时间两方面要给予相当的自主权。另外,还应该授予知识型员工更多地参与企业决策与治理活动的权力,营造自由发表意见的氛围,创造布满乐趣和关爱的工作环境等。

:
[1]李海霞,姜方放.心理契约——人力资源治理的良方[J].人力资源开发,2002,(9).
[2] 陈加洲,凌文拴,方俐洛.心理契约的内容、维度和类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3]孟奕爽.组织行为与员工心理契约治理[J].企业技术开发,2003,(7).
[4]孙泽厚,罗帆.治理心理与行为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江林.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治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治理,2002,(9).
[6]冉棋文,王胜华,吴明星.全面薪酬战略——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科学版),2004,(5).
[7]吕军.知识型员工激励题目初探[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试析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治理】相关文章:

知识型员工激励方式初探05-03

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的探索和研究(精选9篇)05-11

试析霸王品牌的成长历程05-31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06-01

试析“手段是如何变成目的的?”06-02

试析国有企业办司治理改革误区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对党的十08-30

试析海洋生态价值的特点及补偿05-31

试析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01-17

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个体动因06-06

试析坚守诚信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