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0-10-19 12:25:51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信任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针对当前出现的市场信任危机事件,本文以为企业的市场信任程度与企业社会责任是正向相关的,同时中国市场企业信任危机事件存在“道德风险”题目,企业短期利益的***和社会监视体制的缺失造成了企业“赏罚不一”的投机动机,也是引起这些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赢得市场信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市场信任,首先要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同时要加强贸易伦理道德和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完善监视监管机制,监视和保护企业的市场信任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信任危机 道德风险 社会责任
  
  从“大头娃娃”到“肾结石患儿”的“奶粉事件”震动了整个乳品行业,也震动了整个食品行业,一些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巨头们一夜之间陷进了信任危机的漩涡,类似这样一些由于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重大食品与药品安全事件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甚至一些享誉全球的跨国品牌也在进进中国市场后出现质量题目而被曝光者屡见不鲜,如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宝洁SK-II被诉含有有害成分,亨氏、肯德基、麦当劳等先后因苏丹红题目被曝光,强生婴儿油和联合利华立顿速溶茶都被指责存在质量题目等等。
  在上述这些厂商不负责任的生产和广大消费者深受产品之害的时候,一系列深层次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题目摆在了眼前:企业为什么能在国内市场上屡次出现对社会、对广大消费者不负责任的生产行为而失往市场信誉呢?他们的动机在哪里?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哪里?
  
  企业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
  
  关于中国市场上接连不断的这种产品质量题目而导致的社会对企业的信任危机题目,有很多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其中Fukuyama(1995)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查了中国企业的市场信任题目,以为中国企业之所以无法树立品牌和市场信誉主要由于企业的经营者不能信任非血缘关系的职业经理人,从而造成家族企业的封闭发展和规模难以扩张的局限。张维迎(2001)提出“无恒产者无恒心”,他以为产权不清楚是中国企业无法形成高信誉品牌的关键。但上述两种观点都没有对中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社会信誉题目给出解释。
  现阶段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企业出现的信任危机在中国不仅是跨企业,而且跨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企业的这些行为导致了企业市场信誉的缺失,进而影响到企业着名品牌的建设,也使得企业不能真正享受到由品牌上风带来的收益即“品牌溢价效应”。
  对此,本文给出了一个表象的简单解释,即企业短期利益***大于树立信誉带来的长期收益,而且产品质量带来的不利影响短期内被社会发现的几率很低造成企业经营者有必要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往冒险,至少有这样的冲动而且这种冲动行为为该企业短期带来明显收益的可能性很大。另外,在没有很强的市场监视监管的外部因素影响下,该状况会一直延续而变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状态,而这一状态的延续恰正是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表现。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治理学对社会责任的定义是指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一个组织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经营和治理,社会责任通常是指组织承担的高于组织自己目标的社会义务。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的组成元素,需要承担社会的责任,而且企业也是在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诞生的。只有消费者认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会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产生信任,以至于购买所信任的企业的产品。任何一个品牌都包含社会责任的,品牌价值就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货币化,社会责任越大,品牌价值也就越大。假如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这个企业的经营不可能长久,注定要失败。
  进进21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国内很多企业家都在通过媒体宣传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然而,他们可能更多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是一场公益性、社会性的活动。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一场史无前例的冰冻灾难,一场损失巨大的大地震,众多企业捐款、捐物达到上亿元。这其中包括了一些因产品和服务质量题目被曝光的企业,很多号称走在企业社会责任前列的企业出现产品质量题目,不能不让人反思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程度。理性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应该是为全社会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才是企业要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