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

时间:2020-10-17 14:45:48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试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

摘 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作了,并就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作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制度;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制机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1999年10月31日修订通过的《法》的第二十七条,从实质上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有机结合。中注协以[2002]40号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要求注册会计师将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也纳进审计范围,并公布于众。最近国家财政部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足见国家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针对以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笔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内部控制的概念  近几十年来,随着内部控制以及熟悉的不断,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权威部分还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定同一的概念,一般以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治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包括治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类。  2 加强内部控制的原因  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兴衰存亡在扑朔迷离之间,内部控制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工具,引起各界的极大关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2.1 以虚假会计信息为主要手段的欺诈案件逐步增多。据美国《内部审计》杂志上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自1986年2月起至1990年11月止已发现的114例欺诈案件,多数与虚假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不健全有关。在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愈演愈烈,在已发现的尽大多数以虚假会计信息为手段的企业内部或外部欺诈案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2.2 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全球市场的进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跨国公司在海外会遭碰到与本国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所带来的风险,而且由于跨国经营、国际税务题目以及外汇交易等原因造成公司业务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于进行跨国治理。  2.3 声誉风险。发达的媒体使信息传播速度增快,若公司出现“失控”事件,曝光的概率和范围将比过往大大增加,这不仅会给公司的供给商、顾客、债权人、股东等对公司的决策带来负面,更会给公司今后的经营及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可防范和及时发现题目,并予以纠正,避免过大损失发生。  3 内部控制的基本设计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灵活兼顾。此外,以下基本原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1 相互牵制原则。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假如是经过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制约的环节对其进行监视和核查,其发生错弊现象的几率就很低。就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来说,相互牵制必须考虑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环节的工作需有来自彼此独立的两个部分或职员协调运作、相互监视、相互制约、相互证实;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个工作需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视,上级受下级牵制。  3.2 本钱效益原则。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假如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职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本钱就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进本钱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一般来讲,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本钱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3.3 岗位责任原则。岗位责任主要解决的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题目,在设置岗位时必须考虑到授权岗位和执行岗位的分离、执行岗位和审核岗位的分离、保管岗位和记账岗位的分离等。通过不相容职责的划分,各部分和职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3.4 协调配合原则。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的,也要由人来行使。协调配合原则要求各部分之间、职员之间应相互配合、协调同步、紧密衔接,保证经营治理活动连续、有效的进行。  3.5 系统原则。按照系统网络原则的要求,各项控制点应在治理模式的控制之下,设立要齐全且点点相连、环环相扣、不能脱节。因而,建立必要的风险评估、信息沟通和监视机制,随时适应新情况,适时调整不适合的控制点,以保证整个网络下的控制点连成一片,协调顺畅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