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时间:2020-10-16 18:42:58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摘 要 信息化是一个国家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带动化、产业化促进信息化”方针指引下,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仅是对先进技术的引进利用,更是对现行结构、治理思想的变革,对综合人才的竞争。进步企业信息能力,要用正确的思路引导企业信息化,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误区。
  关键词 信息化 战略 CIO

1 背景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产业化之路,是今后20年内,我国基本实现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信息化的非凡功效,已经和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收益;体制转轨,市场化压力的逐渐增大,企业自身也深切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基本达成共叫;我国不断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成熟及本钱下降也使企业进步信息化水平的积极性进一步进步。很多大中型企业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都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后几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国内企事业单位都能对信息化有足够的重视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预备,但信息化的成效却并不是特别理想,信息化总体水平还很低,是什么因素制约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呢?
2 信息化建设误区
2.1 企业结构、治理思想的变革
  尽管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开始了信息化建设阶段,但这些企业并非全部都对什么叫做企业信息化、怎样信息化手段有透彻的了解。信息化变成是一种潮流和,对于信息化的熟悉就是拥有机先进设备,拥有企业自己的网站。将信息化等同于购买行为———以为买来硬件、软件、等就是实现了信息化。就是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以为技术是万能的,是一切工作的终点。很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战略时,一味地追求技术高消费,而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治理和内部业务流程的变革。有些企业固然实施了一些系统治理和信息治理,但其侧重点仍然只是侧重于事后的技术支持和故障解决方面。所以很多企业抱怨信息化对经营没有什么效果,没有带来预期效益。实在企业信息化首要的是对企业结构、治理制度的一次革命。
  企业信息化,即挖掘先进的治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往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治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正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但是硬件到位仅仅是信息化的开始,怎么公道利用,如何进步企业整体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才是信息化的真正目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了技术因素之外,更大的因素将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治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还不如说是治理题目”。治理的不、流程的随意性、“人治”与“法制”的混淆,是国内企业的通病,如何运用良好的时机,整合企业的'治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信息集成商所能解决的,而是取决于企业如何更新观念。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结构、治理不公道带来的题目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的流程不适合信息技术结构,使得计算机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治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治理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败。用先进的手段往适应过往的工作习惯,即“穿新鞋走老路”,使先进的信息技术丧失同一性和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由此导致了很多企业信息化效果不理想。
  (2)信息化建设出现“分层”。信息化技术相对完善的企业中间技术层,尤其是设计部分和财务部分已经初步实现计算机治理;但企业的决策部分的信息化建设依旧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关的报表满天飞;另一方面企业的末梢,如供给、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计算机基本上是空缺,整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式,也即是目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术层”的居多,而企业的“决策层”和“战略层”是相当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