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治理的***观与启示

时间:2020-10-15 16:44:13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后现代治理的***观与启示

内容摘要:以批判现代性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包含着鲜明的***思想。后现代治理理论继续了这种***思想,将批判的矛头指向现代治理中的不***现象及其根源,极力倡导在治理过程中建立组织与世界、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对当今组织的治理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组织形态的无界化、网络化、虚拟化、同盟化,组织内部结构的扁平化和跨越职能的任务团队的建立,从刚性治理模式向柔性治理模式的转变,都是适应***治理思想的组织治理变革之举。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治理 ***治理 治理变革
  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治理思想在西方兴起,并迅速向世界蔓延,对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流地位的西方现代治理理论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它所包含的***治理思想对当今组织的治理变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后现代治理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向治理学领域渗透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后,西方哲学完成了从前现代向现代的转折,人的主体意识开始天生,人代替上帝成为世界的主宰。在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性学说的推动下,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实现着对世界的改造。到了20世纪,人类主体主义被进一步放大,人对世界的改造也愈演愈烈,在建立起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人类也将自身推向危险的边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的物欲不断膨胀,以道德滑坡、理想迷失、信仰混乱为特征的精神危机不断加剧……于是,人们开始反思现代性。面对现代社会的危机,20世纪中后期起,一些思想家将批判的矛头直指现代性学说赖以建立的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和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在后现代主义看来,人与世界内其他存在者的关系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同一大家庭中不同成员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世界的形象既不是一个有待发掘的大仓库,也不是一个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透过其理论核心及其产生背景,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后现代主义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它极力倡导对世界的关爱,倡导***。后现代主义试图重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主张消除现代性所设置的人与世界之间的对立,主张通过倡导主体间性来消除人我的对立,它所倡导的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玉成的关系,这其中包含着鲜明的“***”思想。
  作为一种泛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起初主要活跃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在从西欧传进美国后,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和方法才逐步渗透到治理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盛行于世界的后现代治理理论,固然因其范围不同而理论重点与后现代主义有所区别,但它继续了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思想,以批判现代治理中的不***现象为基点,向自泰罗科学治理思想产生以来一起占据主流地位的西方现代治理理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后现代治理学否定现代治理学对历史和治理发展规律的乐观描述,关注西方企业组织现代化以后的弊端。它以为,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个人还被产业化文明的成果所压迫。人成为治理制度的创造物,是被现代文明的产品所异化而存在的。在后现代治理理论看来,传统治理学思想的出发点是理性主义的,注重职能的研究和治理的理性面,希看治理学能够步进“精密科学”的圣殿,而忽视治理的非理性主义方面。然而,它却面临基点不稳的题目,整个治理理论大厦出现了倾斜。这个基点就是治理的非理性主义题目之一——组织的价值观题目未能得到彻底地解决。后现代治理理论以为,传统治理学中研究中的泰罗的理性假定的普遍主义实际上给治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太多的“命定性”的规定,实在质是要将治理的发展“规范化”;把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治理发展的特征整理成严格的图式,往套其他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他企业的治理发展过程。
  在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等正全面、深刻、迅速地改变着世界和人类自身,变化成为后现代社会惟一不变的特征,因此治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而从过往的`治理历史中按线性规则回纳出的治理原则、治理制度等已不再具有普遍适用性。现代治理理论忽视组织的多元性、差异性,不顾某个组织成功所依靠的具体情境和偶然性,而将其成功经验套用到其他组织的治理中,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幻觉。现代治理理论注重治理的理性面而忽视治理中的非理性因素,导致组织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日渐枯竭,组织之间经济纷争和利益争夺加剧,组织内部冲突不断、过度控制而导致组织内的人为治理制度所异化。在后现代治理理论看来,这一切不***的根源就在于现代治理理论所赖以建立的普遍主义和理性主义。通过对现代治理理论的批判,后现代治理理论旨在追求一种***治理的思想,极力倡导在治理过程中建立起组织与世界、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