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0-10-15 16:34:00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有效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课堂教学的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什么是“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灵活解、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信念、世界观,并能转化成为应对生活的能力。同时师生要共同创设和谐的教学,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关注,形成学生积极的品质,达到知、情、意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完善。

  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有效关注;有效互动;有效发展;有效提高

  笔者既是一名学科教师,又是一名心理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将心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失为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心理教师和学科教师的双重身份使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更新观念 有效关注

  人本主义心理学把人看做是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认为人是值得信赖的,拥有巨大的潜能,并能够自我,进行积极的改变。积极心理学也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特别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体现的,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合理的主张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使我对学生有了更加科学而客观的认识,对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有了更加全新而深刻的思考。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有效教学。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将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个体。教师要无条件地关注每位学生,在教学中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家庭背景、品行表现等的差异而将关注点只放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教师要善待每位学生,承认每位学生的价值,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也是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关注教室每个角落里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对他们言行的闪光点、光明面和长处及时给予有效的关注和鼓励,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重塑自信。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关注也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教师通过一些有声和无声的来表达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例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笔者会将身体面对学生并微微前倾,和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目光接触,在他们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面带微笑,用目光和点头来表示对他们的认可。通过这样的一些体态语言告诉学生,“我和你们在一起,我在认真听你们讲话。”同时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情况,及时地通过有声语言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你通过思考,找到了深层次的原因……”“看到你的进步,为你高兴……”“你的思路非常清晰,表达也很流畅……”就在教师无声和有声的积极关注中,学生逐渐放松了情绪,表达得更加清晰和顺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个性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二、创设情境 有效互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即知识和情感,知识往往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一个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环境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课堂教学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可见,良好的师生互动是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灵动。在课前如果看到学生有些疲惫或者困倦时,我会和他们进行一些互动游戏。比如做做手指操或者相互之间拍打背部,进行放松。既缓解疲劳又增进友谊,同时还能让学生们带着一种新奇和兴奋的情绪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讲、练、议的有机结合,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此情境中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在课堂中主动和别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享有自由表达和阐述的空间,自由选择话题的权利。师生良好的情感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内在动力,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堂进行中也经常会给学生穿插一些心理学的小故事、小测验。调节气氛的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课堂中有欢笑、有思考、有惊讶、有猜想、有感悟、有体会……有生命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