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阅读驱走儿童的嫉妒心

时间:2023-03-20 23:46:46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阅读驱走儿童的嫉妒心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儿童嫉妒心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提出了阅读疗法能舒缓儿童情绪的观点,并进一步列举出如何通过故事帮助儿童驱除嫉妒的具体做法。

  〔论文关键词〕嫉妒心理;儿童阅读;阅读疗法;故事 
  
  一、 儿童的嫉妒心理及其危害

  嫉妒心,是指对强于自己、超过自己的人心怀妒忌,是对他人所取得的地位、名誉、成绩和进步的不服气、不友好态度,有时甚至会产生敌对情绪。
  嫉妒是一种原始情感,是人类心理中动物本能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据美国儿童心家斯坦贝格研究,嫉妒心理最早可能出现在学步前的婴儿期。不足周岁的婴儿看到母亲在给其他婴儿哺乳时,会出现心率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表现出哭闹行为。而到五六岁时,嫉妒会更频繁地出现。上学以后,由于和小朋友进行多种“比较”的机会骤然增多,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嫉妒的折磨,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学会“掩饰”自己的嫉妒感。
  儿童的嫉妒是儿童将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而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是指当儿童看到他人某些东西比自己强,自己当时却无法拥有或胜过时,所产生的一种不安、烦恼、痛苦、怨恨并企图破坏他人优越感的复杂情感。
  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消极影响,是一种破坏性因素。经常嫉妒他人的儿童,大多性格怪诞、不思进取,缺少朋友。一般来说,嫉妒心是阴暗、丑陋的,它可能摧毁理智,泯灭良知,扭曲人格,污染灵魂。因此,在孩子表现出嫉妒时,教师及父母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他控制、摆脱,并最终予以克服。

  二、阅读疗法能解决儿童的情绪困扰

  在国外,阅读疗法普遍用于解决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治疗”(Bibliotherapy)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biblion”(意为“书”)和“therapeia”(意为“治疗”),指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保持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
  “阅读疗法”的对象很广泛,既包括普通大众,也包括在生理、心理上有疾病的患者。儿童作为的一个特殊群体,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够成熟,因此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书籍常被看作一种有力的工具,引导他们学习和思考。
  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布兰岱尔根据其23年儿童心理治疗的经验,认为“说故事”在儿童心理治疗中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效果:在流动的、自由联想的故事中儿童的经验得到利用,被赋予了生活和关系的意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阅读疗法的作用机理归纳为:认同、净化、领悟。三个阶段中“认同阶段”主要目的是让儿童明确故事主角与个人情绪困扰问题之间的关系,了解故事内容;“净化阶段”是让儿童探索故事主角对问题的解决历程与情绪感受,进行自我省察和情绪净化;“领悟阶段”则是让儿童比较自己与故事主角所遭遇的情绪问题之间的差异处,从而自我应用。教育者应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讨论,以引导儿童改变想法,学会以较成熟、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情绪困扰。

  三、图书的选择

  儿童阅读疗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合理的选择书籍。选择书籍就是为儿童寻找“完美匹配”。 要关注孩子是不是认同和喜欢书中的人物,内容和孩子的问题有没有关联,孩子有没有阅读兴趣、阅读过程中能不能理解故事、故事的内容对孩子有没有启发等等。故事的主题要符合阅读儿童的需求,与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一致。
  学龄前儿童对文字的认知有限,词汇的理解程度低,注意力无法集中太久,判断以惩罚为原则,喜欢反复操作熟练的和声音,因此在选择读书治疗的媒介时,内容宜短不宜长,故事主角可以包含动植物和人,以单纯的情节、正向的价值观表达有趣的故事,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太深涩,这样才能促进其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读书治疗虽然名为“读书”,但是媒介材料之选却不限于狭义的书,而是延伸到广义的可听可看的印刷材料和非印刷材料。

  四、让阅读驱走儿童心中嫉妒的魔障

  (一)通过故事帮助儿童认清嫉妒的危害
  嫉妒心的产生与人最关心的事物有关,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生活中儿童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不能容忍身边亲近的大人疼爱别的孩子;对受到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儿童怀有敌对情绪;对拥有玩具、用品、零食比自己多而又不和自己共享的伙伴进行排斥。
  当孩子心生嫉妒时大人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雨伞和雨衣》的故事。
  雨伞和雨衣是一对好朋友。一到下雨天,雨伞就得到主人的重用,因此,它过得很快活。可好景不长,雨衣得到了重用,雨伞感到非常失落,对雨衣的态度很快由羡慕变成了妒忌。一天,雨衣刚工作完,就舒舒服服地躺在一边睡起觉来。雨伞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就来到雨衣旁,用伞头把雨衣扎了个大洞。干完了这一切,它满意地回到了角落。
  又是一个雨天,主人把雨衣拿出来,发现有个破洞很心疼。他于是就用剪刀,从雨伞上剪下来一块布,缝在雨衣上。因为主人的手巧,补丁变成了一朵美丽的花,雨衣比以前更漂亮了,而雨伞却被丢在了垃圾箱中哭泣。
  给儿童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向儿童提几个问题:
  1. 雨伞快乐吗?
  2. 雨伞为什么要伤害雨衣?
  3. 最终被主人丢弃的是谁?
  4. 你愿不愿意做雨伞那样的人?
  5. 如果你的好朋友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你会怎么办?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嫉妒主要有两方面危害: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给人际交往带来的妨害越大;二是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正如法国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二)通过故事帮助儿童知道人各有所长
  儿童在评价自己和同伴时,往往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但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作为父母和老师,不但要正确地认识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大人们平时应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让孩子懂得各人都有各人的优势和长处,但同时也都有各人的不足和短处,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童话《小柳树和小枣树》能很好的阐述了这个道理。故事的大意是:春天,小柳树长出了叶子,很得意,由此就看不起光秃秃的小枣树。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这才意识到错了。故事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美丽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为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褒奖小柳树。
  (三)通过故事帮助儿童树立自信
  下面我们来阅读一篇童话故事《自信的小马》:
  有一匹小马,胆小怕事,在动物世界中没有它不害怕的,从狮子老虎到小狗小猫。于是,他成了受气包,谁都敢欺负它。
  一天,小马独自在野外啃着青草突然间,一只老虎向它扑过来。小马虽然吓得浑身发抖,出于本能,它还是用蹄子踢了这个庞然大物。也许老虎太饿了,它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被踢倒后,竟然倒地不起。小马惊呆了,它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
  消息一下子在动物世界传开了。大家都来到小马身边,用敬佩的眼神看着它:“能打败大老虎,真是个英雄。”小马环顾周围的动物们,又壮起胆子看着躺倒在地上的老虎,这才相信自己真的不简单。
  从那以后,小马对自己有了自信。
  故事中小马起初由于缺乏自信,所以常掉入自卑的深渊中,因此也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后来小马因一次“偶然”事件,提升自我形象,使其他动物对它另眼相看,因而迎来一份完全不同的美好生活。
  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几个小问题,引导孩子思考。
  1. 小马最初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它在其他动物心中的地位怎样?
  2. 后来小马为什么有了自信?
  3. 想一想有了自信后的小马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关注。如果孩子缺失关爱或没有受到大人的关注,就会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失去价值感和认同感,从而恐惧感和自卑感油然而生。而恐惧感和自卑感加剧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嫉妒。相反,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孩子无论何时都会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他们在对待别人的成功时,心态平和,而且相信自己也会成功。所以,自信心是排解孩子嫉妒的一剂良。
  (四)通过故事鼓励儿童努力奋进
  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的人是自卑的;自以为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的人是自负的。自卑与自负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的自己的缺点,做一个自信的人。
  充满自信的孩子相信,他人的成绩是自己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取得的。达芬奇画蛋、王冕画荷花、爱迪生做实验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都能说明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对于已产生嫉妒心的孩子,大人应该教育他化嫉妒心为动力,努力奋进,争取赶上让他起嫉妒心的那个人。
  当然大人还要教育孩子宽容对待嫉妒自己的人,大方地带领嫉妒者一起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完善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五、结语

  儿童在阅读或倾听故事时,经历了认同、宣泄和领悟三个阶段。讨论某一本书,做一些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儿童洞悉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行为。通过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而获得领悟,儿童通常能作出有利于化解冲突和改变态度或行为的决定。
  所以当孩子遭遇情绪困扰或适应问题时,教育者就和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书,让孩子看看故事中的主角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
  而且家长或老师在陪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会发现受益的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抚慰。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难免坚硬苍白,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让成年人有机会重新看到从前的自己,感受生活斑斓多彩的另一面。

【试论阅读驱走儿童的嫉妒心】相关文章:

艺术试论08-23

试论诚信及其价值06-01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05-02

试论人的生态化问题08-09

自学考试论文致谢09-29

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04-24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节能分析05-02

试论广告魅力提升途径探析05-10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08-09

试论教育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