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0-10-15 16:35:01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嫉妒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文章就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嫉妒产生的根源及对人际沟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嫉妒心理 人际沟通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保持优势是日后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为此,大学生们会为拥有某个领域的能力优势而努力。然而,当进入新的环境或加入新的团体后,他们经常会发现别人在那些领域的表现超过了自己,由此导致内心产生痛苦,这在大学校园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感觉和现象。这种痛苦会激发其潜在的嫉妒心理,使人际沟通变得紧张且无效,最终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为此,洞察大学生之间这种嫉妒情绪并加以有效和控制,是高校者的重要职责。

  一、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嫉妒是对在才能、地位、成就、机遇和条件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情绪。每个大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并努力在某些领域超越同学,一旦发现原来的专业或技术优势被同学赶超后,他们通常会变得不舒服、焦虑和紧张。尤其当其他同学在那些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领域中拥有出色的表现,而这个领域正是嫉妒者定位自己的中心要素时,一些大学生会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当对自己的失败不甘心却无法改变时,就会冲动地批判、抵制、对抗,甚至打击、报复同学,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对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一种解释是自我评价维护理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受到威胁,威胁的程度取决于对方与我们的亲密程度,以及该行为与我们的相关程度。因此,如果对方与自己关系十分亲密,但超过我们的领域并不被自己看重,则彼此间的关系并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还可以为朋友的成功和优秀而感到高兴。但当好朋友对自己很看重的领域或能力有比自己更出色的表现,各种心理失调情绪就会被激活。
  从社会心角度看,嫉妒与其所处的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规范有关。特定的文化形成特定的嫉妒情境,不同的文化导致不同的嫉妒心理和行为反应,因此,嫉妒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跨文化的普遍性特点。嫉妒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根植于特定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而行为理论认为嫉妒是人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行为习惯,是刺激——反应模式的产物,嫉妒受一个人周围所发生事件的直接冲击或塑造成型。
  在人际沟通中,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情绪,会阻碍嫉妒者和被嫉妒者双方的正常交往。正如斯宾诺沙所说:“嫉妒是妨碍一个人努力或活动能力的情绪。”嫉妒者会把大部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行为和成绩上,对别人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关注。对他们来说,让别人失败可能比自己成功所获得的快乐更大。这种扭曲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的精力无端地被消耗和消费,阻碍了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嫉妒情绪会迫使大学生去面对自我概念与行为之间的差距,并不断减少这种认知失调。大学生或者改变自己今后的行为,使行为与失调的认知相一致;或改变某些认知,来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又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为自己行为寻找理由。

  二、嫉妒心理对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影响
  保持自我形象,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自尊心表现。与自尊相伴的嫉妒,由于是一种不为社会所认可的情感,就一直隐藏在大学生内心深处。一旦大学生的嫉妒情绪被激活,则校园中的一些平常事很容易被过分放大。为维持自我评价,大学生嫉妒心理活动必然反映到个人在人际沟通中的表现。
  1.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为克服由嫉妒心理引发的认知失调,大学生会选择疏远这个胜过自己的同学,认定对方不再是自己的亲密朋友了。尽管可以选择与对方建立良性互动和挑战,但嫉妒者无法克服向对手学习或彼此合作的心理障碍。嫉妒心理的疏远效应会导致人际沟通的中断和失败。大学生为何会与自己嫉妒的朋友如此疏远?根据心理学家Abraham Tesser的观点,当一位十分熟悉的好友在相关领域取得成就时,比起陌生人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感到不愉快。因为陌生人是抽象的,他们的成就仅是数字,而自己熟悉的朋友的成就是生动的。
  2.嫉妒心理的蔑视效应。为减少嫉妒带来的压力,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会选择改变对原来看重能力的评价。一旦同学拥有自己无法轻易获得的那些优势,大学生在公开场合就会贬低那些优势的价值,表现出不屑一顾和冷嘲热讽。例如,原先在羽毛球上拥有出色的技术,当朋友圈中多了一位羽毛球水平更高的朋友后,就会对此失去原来的兴趣,而认为游泳才是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属。只要有嫉妒,就不能够和谐、融洽地相处。当他人得到自己所得不到的奖项时,便会散布各种小道消息,从而使其他同学也感到生活在不公平的环境中没有好处,从而影响到集体的团结。
  3.嫉妒心理的破坏效应。大学生处理自尊威胁的第三种选择是对同学的努力加以破坏。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中,一旦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无法比上同学,则会采取恶劣的手段——暗中给同学制造障碍。例如,某个团队有两位出色的同学,最初关系亲密,学习和工作时互相鼓励,追求团队的成功。当A同学在其他同学中的威信不断上升时,B同学的嫉妒心理便会被激活,但开始还能自我控制,暗示自己的价值迟早也会被同学认可,但不安和焦虑感已经形成。当其他同学对A的领导能力形成了稳定的评价时,B的情感再也无法抑制,猛烈地爆发出来。B开始贬低A,在同学之间用开玩笑的方式评论A,并制造关于A的非正式,继而在人际沟通中公开对A表现出冷淡、敌意,甚至是采用攻击性的或行为。同时,B对集体事务不再主动进取,态度变得消极,甚至可能与A翻脸,终结了彼此的专业合作关系而离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