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0-10-03 17:20:53 其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论文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防止植株被感染。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目前威胁我市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2004年以来,玉米粗缩病连年偏重发生,发病田块一般病株率5%~15%,其中半夏玉米(大蒜茬、大麦茬玉米)田大发生,病株率一般30%~60%,3成以上半夏玉米需毁田重新种植,对我市玉米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1发生规律及特点
  
  玉米粗缩病毒在大麦、小麦和看麦娘、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越冬,而灰飞虱主要在麦苗、杂草等根际越冬,第2年出土后,粗缩病毒随灰飞虱一起辗转传播危害。灰飞虱在带毒寄主上吸毒3h以上即可获毒,病毒在传毒昆虫灰飞虱体内经10d以上循回期即可传毒,病害潜伏期一般15~20d,若气温高则潜伏期缩短。玉米五叶期前易感病,十叶期后抗病性增强。玉米出苗至五叶期若与灰飞虱转移迁飞高峰期相遇,发病就重。由于我市半夏玉米5月中旬播种,易感病的苗期正好遇上灰飞虱大量自水稻秧田向外迁移高峰期,灰飞虱大量转移至玉米苗上为害,造成玉米苗染病严重。
  
  2危害特征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玉米苗4叶前易感病,5~6叶时显现病症,发病开始时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小点增多,逐渐在叶片背面沿叶脉形成蜡泪状突起(脉突)。病苗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植株严重矮化,心叶不能正常展开。至9~10叶植株矮化明显,基部茎节常膨大,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为正常玉米株高的1/3~2/3,根系少而短。感病植株多数雌穗不能结实,雄穗不能抽出,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少,无花粉。果穗畸形,花丝少,多不结实。
  
  3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3.1气候
  近几年秋冬季高温气候对灰飞虱发生有利。秋季气温偏高,灰飞虱为害时间增长,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夏季连阴多雨,利于灰飞虱越夏和田间毒源的积累。
  3.2品种
  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耐性差异较大。在我市目前种植品种中,如郑单958等感病相对较重,农大198、鲁单981、登海11号、苏玉9号等感病相对较轻。